分享
民進黨內部一直有人挑戰《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以前這種聲音很小,而且會受到圍剿,現在這種聲音越來越大,有人更強烈主張「台獨」並非民進黨建黨的初衷,因而主張凍結《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
的確如此,當年的黨外人士從事政治運動的目標就是「反中國國民黨」,後來他們組成民進黨也是為了推展該項目標。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內部出現統獨之爭,因為「獨派」人多勢眾,統派因而淡出民進黨,甚至於與民進黨為敵。
當年黨外人士的成分乃多元化,有人只反蔣家,不反中國國民黨;也有人反中國國民黨,但不反「中華民國」;有人認為「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是一體的,當然要反「中華民國」。
《台獨黨綱》就是赤裸裸的反「中華民國」,後來為了進入「中華民國」體制內參政,反「中華民國」已經產生矛盾,因而將「中華民國」重新定位,其版圖只包含「台澎金馬」,切割在大陸的中國,雖然一樣抗拒北京政權的併吞,但與不認同「中華民國」的獨派人士還是針鋒相對。
不認同「中華民國」的獨派人士隨時對民進黨施壓,從一位獨派人士與民進黨重量級人士的對話就可看出雙方沒有交集。獨派人士責怪那位民進黨重量級人士不支持台獨,對方回答,自己從未反對過「台獨」,獨派人士卻指責對方沒有主張台獨。顯然的,有不少獨派人士要政治人物將「台獨」掛在嘴巴,對民進黨政治人物選舉時走柔性路線也加以圍剿。
阿扁總統執政時,政策很容易受到獨派團體的左右,可是,後來獨派人士對民進黨的約束力越來越小,雖然民進黨政治人物對獨派人士還相當尊重,這只不過是政治人物的習性而已,為了選票,對任何人都會尊重,尤其是對聲音比較大的人,必須給一點面子,避免他們到處亂嚷,但當獨派人士的意見與選票衝突時,他們不可能受到獨派人士的左右。
顯然的,獨派團體在民進黨的地位出現很大的變化,阿扁總統執政年代,獨派團體懂得「順勢操作」,讓陳水扁誤以為那些挺扁的龐大民眾就是獨派團體的群眾,因而認定獨派團體有能力影響選舉。後來出現大變化,獨派團體真的認定挺民進黨的人就是獨派團體的群眾,認為自己有能力左右選舉,因而介入民進黨的初選及黨職選舉,「逆向操作」的結果,立即顯現出獨派團體的實力。
當年筆者曾經建議獨派團體,若要介入民進黨內部的初選及黨職選舉,應該用個人名義,極力反對以「團體」的名義介入,還因此得罪一些獨派團體的負責人。
民進黨雖然有很多人頭黨員,可是,具有台獨理念的黨員也相當多,若是民進黨的初選與中國國民黨一樣,黨員投票與民調併計,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必須考慮黨員的想法,但民進黨的初選採取全民調,造成政治人物要討好全民,包括藍營及統派人士。這是很奇妙的事,台灣支持「獨立」的人甚多,主張「統一」的人少之又少。中國國民黨一直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而且內部沒有人反對,反而民進黨連《台灣前途決議文》都搖搖欲墜。
獨派團體一直在台獨基本教義派的群眾中打轉,不願意往外擴張勢力。雖然絕大部分台灣人抗拒中國併吞,可是,這些人並不跟著獨派團體走,也就是獨派團體對選舉缺乏影響力,因而不能左右民進黨的政策,這是現實問題。
這其中有一項相當有趣的問題,獨派團體立下很多口號及規矩,他們就以這些口號及規矩教訓與自己說法不同的人,因而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對選舉當然沒有影響力。
在一個社團的聚會,筆者提出獨派團體不宜有上述做法,有一位社團負責人表示,對民眾的糾正就是一種「教育」,筆者心中竊笑,最該「教育」的就是他,因為他竟然不知道他在「教育」別人時就已經樹立一個「敵人」,這種「不是朋友便是敵人」的作風造成敵人越來越多,當然對選舉沒有影響力,最重要的是將「台獨」口號掛在嘴巴與「愛台灣」一點關係也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