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P規劃問鼎市長寶座初期,大家為他捏一把冷汗,因為他充滿政治素人的習性,不會講政治語言,個性率直,就算通過選戰的考驗,執政時也不易避開陷阱。
政壇上的特色就是「鬥爭」,就算你不想鬥,別人還是會將你列為鬥爭的對象,因而有不少人認為政治層次的事還是交給政治人物,煩惱會比較少。
在選戰第一階段,他果然突顯政治素人的性格,讓人覺得他相當白目,可是過一段時間之後,他不只媲美政治人物,甚至於還超越,大家才發現他的學習能力相當強。
綠營支持民眾多數依政治意識而凝聚,藍營則不同,雖然有些人也是依政治意識而凝聚,可是,有更多人屬「選人不選黨」的民眾,這些人容易被候選人特質、人脈(直接或間接的人際關係)、利益所吸引,中國國民黨有眾多的樁腳,因而形成很強的人脈,甚至於形成利益共同體。
馬英九上台之後,由於寡頭領導,再加上挑起內鬥,造成人脈鬆動,正好柯文哲個人形象可以吸收這些從中國國民黨游離出來的「選人不選黨」民眾。
柯文哲要擴展自己的政治版圖必須穩住綠營的支持者,以及吸收由中國國民黨游離出來的「選人不選黨」民眾,至於存有強烈政治意識的藍營支持者,柯文哲沒有機會吸收。
若有中國國民黨地方派系的龍頭帶著「選人不選黨」民眾支持柯文哲,當然可以產生「陳明文效應」(使嘉義縣由藍轉綠),立刻使台北市變色,只是似乎沒有這種機會。要吸收「選人不選黨」民眾,只能依賴柯文哲自己的形象及脫離中國國民黨的樁腳。
要擴展政治版圖,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柯文哲必需穩住綠營支持者。
柯文哲決定以無黨籍身分投入選戰,競選總部的重要幕僚當然沒有由任何政黨安排。當時有人推薦姚立明及施明德,柯文哲力邀姚立明來競選總部掌舵,至於施明德方面,柯文哲表示「辦公室太小」,到底是什麼含義只有他知道,結果就是沒有請施明德進競選團隊。
國內有兩位超級政治人物看中施明德的勢力,認為他在政壇上影響力很大,政治素人柯文哲反而不如此想,他挑選姚立明,與超級政治人物的看法不同,高明!
姚立明及施明德都不是藍營派系的龍頭,沒有機會推動「陳明文效應」,不可能吸收從中國國民黨游離出來的「選人不選黨」民眾,不能期待他們對選戰加分,所以,要考慮的是會不會扣分?也就是能否穩住綠營支持者。
姚立明雖然歷經中國國民黨、新黨、台灣國民會議(紅黨)的身分,但近幾年來他的言論很能讓綠營支持民眾接受,所以,由他掌舵還是可以穩住綠營支持民眾,就算沒有加分,也不會扣分。
至於施明德方面,近幾年來他都與昔日戰友打仗,有太多綠營支持者與他對立,柯文哲重用他會流失太多綠營支持民眾。這一點政治素人看得到,反而兩位超級政治人物不懂。
兩位超級重量級人士雖然歷經重要選戰,而且還有豐碩的成果,可是,他們的眼光還不如政治素人柯文哲,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投入選戰時,人已站在雲端,他們是從官僚體系出身,第一次選舉就是重要選戰,由全國各地方派系操盤,不是自己有實戰經驗,他們雖然也歷經鬥爭,但都屬宮廷鬥爭,與群眾無關,不清楚群眾的走向。
他們看到紅衫軍聲勢浩大,竟然誤以為是施明德的實力,事實上,紅衫軍是「反扁」群眾,不是施明德的群眾,若是施明德「挺扁」,他們照樣反施明德。
政治人物對於上述政治生態或許很清楚,因為他們長期來接觸群眾,很清楚施明德會吸收民眾或是趕跑選民。可是,政治素人柯文哲接觸的是病人,不是選戰中的群眾,竟也清楚箇中道理,至少比兩位超級政治人物還高明,顯然的,他的學習能力相當強,應該有能力避開各種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