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陳茂雄目錄  1

體制外與體制內的互補

 推到Plurk  Facebook

 上週寫了一篇「何不化內鬥為外鬥?」文章,有不少人迴響,並有朋友建議繼續陳述「實踐台獨各種有效方式」。

 獨立建國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體制外運動與體制內運動合作,產生互補的效應,只是不容易做到。藍營只有利益之爭,綠營除了利益之爭外,還有路線之爭,更嚴重的是路線之爭遠比利益之爭還難妥協。

 路線之爭難以妥協的原因,是因為出現爭執的人只想闡述自己的主張,不會思考別人觀點的可行性,為了表達自己主張的正當性,常從別人的言論斷章取義加以攻擊,甚至於出現想法幾乎相同也會發生爭執。

 二十年前筆者也犯這種毛病,為了否定「中華民國」,沒有思考體制內運動的可行性,對民進黨沒有強烈主張台獨加以批判,後來覺得體制外運動在執行方面沒有進展,才思考別人的主張是否可行。

 一位要好的朋友從美國打電話回來,表示他不認同「中華民國」,所以,反對體制內運動;筆者詢問他是否主張以革命或以群眾癱瘓政府來從事體制外運動,他回答用民主方式推動正名制憲以拋棄「中華民國」。事實上,他所說的就是體制內改革,與民進黨政治人物的差別只是他時時刻刻將「推翻中華民國」掛在嘴巴。

 穆巴拉克的下台令體制外主張的人更有信心,因為有人透過網路號召群眾,才推翻穆巴拉克,他們認為埃及能台灣也能。事實上,穆巴拉克下台的主因是獨裁與貧窮,自從一九八一年沙達特遇刺後,他就掌控埃及的人民會議,實施獨裁統治,直到二○○五年才修憲,讓別人也有機會參選總統,不過,由於不公平的選舉,他還是高票當選。

 埃及除了獨裁外,還牽涉貧窮問題,累積太多民怨,經過媒體喊話,就凝聚龐大的群眾。蔣家執政時代也一樣,因為獨裁統治累積民怨,黨外人士的演講都是人山人海,政治犯及其家屬都受到民眾的擁戴。

 政治民主化之後,任何媒體都可以宣揚台獨,可是,群眾運動卻是萎縮了,若沒有民進黨動員,沒有人有能力號召上萬群眾,目前政治犯也被冷落了。顯然的,穆巴拉克效應在台灣不可能發生,倒是中國相當恐懼。

 既然難以凝聚群眾,又沒有人從事革命,體制外主張的人可以站在體制外的立場幫助體制內運動,而且成為互補的關係。進入體制內選舉的人,若主張不認同「中華民國」,在邏輯上是說不過去的,因而不認同「中華民國」的理由可以由體制外主張的人來陳述。從形式看,政治運動與選舉切割,從實質來分析,政治運動幫了選舉。

 有人稱李登輝為民主先生,事實上,台灣的民主化是由三股力量合作所完成,有一股是海外台獨人士的體制外主張對保守勢力形成壓力;一股是國內的群眾運動,尤其是野百合學運算是逼退萬年國會的臨門一腳;還有一股勢力就是本土勢力在體制內對抗保守勢力。當時若沒有海外的體制外主張以及國內的群眾運動,只憑體制內的本土勢力不足以逼退萬年國會。

 政治民主化之後,台灣人缺乏被壓迫的悲情,群眾運動大量衰退,選舉因而變成主流。這期間台灣選民自主性提升,有不少人擺脫中國國民黨的樁腳而成為中性選民,這些人是選舉的關鍵。

 因為要吸收中性選民,體制外主張的人若要幫助體制內改革者,不是依賴謾罵,而是以智慧找出外來勢力的矛盾加以進擊,台灣的媒體相當發達,只要有能力找到外來勢力的弱點,就可以影響中性選民。

 部分獨派人士怪陳水扁沒有正名制憲,事實上,總統沒有那份權力,二○一二年若是綠營當選總統,也只能抑制台灣走向統一之路而已,要獨立建國,還是須要透過國會修改鳥籠公投法,再以公投來正名制憲,所以,關鍵還是在綠營的國會席次過半。

 國會議員的選舉制度已改為單一選區制,要獲得絕對多數選民支持才能當選,候選人的品質及政黨形象變成相當重要。體制外主張的人除了找出外來保守勢力的弱點外,還要督促綠營政治人物改善品質,不能再與中國國民黨比爛。

 深綠人士一向不願意檢討綠營政治人物的品質,只會表示藍營貪污比綠營多,司法為何不辦藍營?事實上,改革者必須抗拒誘惑,不能以五十步來批判百步。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