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獨派人士對陳雲林的抗爭,短期間內對馬政府似乎是扣分,但對長期性的發展則是加分。
馬政府短期內的扣分不是來自獨派的抗爭,而是因為官方的維安工作太過於擾民,引發民怨。長期性的發展會加分,是有人扮演中國的首要敵人,讓馬政府變成中國的次要敵人,因而談判的空間增加。
目前,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是低得離譜,若沒有變化,不要說連任總統,連扮演國民黨籍的總統候選人都有困難。目前他將所有希望寄託在ECFA,談判時若是中國能讓台灣沾一點便宜,使多數台灣人獲得好處,他的政治生命就可以起死回生。問題是中國未必讓他如願,雖然他們的嘴巴很甜,可是,他們還是念念不忘統一台灣。
若是不給好處照樣可以統一台灣,憑什麼要中國給好處。這是很奇妙的事,以人際關係來說,只要對方釋出善意,一般人都會有善意的回應,可是,政治上沒有那麼單純。馬英九雖然對中國釋出善意,只是對方並沒有對等的回應,在他們的心目中,馬英九雖然與民進黨不同,但一樣是他們統一台灣的障礙。
民主體制是世界潮流,獨裁體制必定逐漸走入歷史,而中國是一個標準的獨裁國家,依正常現象,政局不可能穩定,然而,在很多獨裁國家解體之際,中國還完好如初。中國就是利用異常的民族意識來穩定政權,人人都有超強的民族意識,就比較容易支持政府,伊拉克的海珊就是明顯的例子。中國人強烈的民族意識乃表現在反日與統一台灣上面。
歷任總統都沒有與中國談判的空間,因為中國堅持「一個中國」且「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主張,而且絲毫不讓步,歷任總統也拒絕完全依照中國所主張的模式談判,所以,沒有交集。馬英九雖然放下身段,可是,中國並不領情,造成兩面不是人的窘態,對外距離預定的目標太遠,對內又被罵為「台奸」。若是有人扮演中國的主要敵人,馬政府變成次要敵人,談判空間反而大增。
十多年前,筆者接了本校(中山大學)總務長的職務,剛開始並不順利,因為上一任總務長與總務處一百多位員工處得相當好,還成立了相當親密的小集團。他因為與校長交惡才辭職,卸任前他公開表示,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得下總務長。有卸任總務長的小集團暗中抵制,總務長的工作不只不容易表現,還有可能掉入陷阱,出現牢獄之災,它是一項危機。
當時有一位喜歡批判校政的院長,在主管會報上批評總務處的員工,筆者認為機不可失,立刻扮演總務處捍衛者的角色,與那位院長爭辯。後來每星期的主管會報都出現筆者為總務處與那位院長吵架,全總務處的員工都知道這一件事。如此只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就形成新的總務處團隊,因為有了外面的敵人,全體員工不只消除對新任總務長的敵意,還拉近距離。
獨派強烈的台獨主張與中國的統一主張剛好是對比,而且雙方都不讓步。這次獨派人士對陳雲林嗆聲,而且反應劇烈,扮演中國主要敵人的角色,馬政府反而變成次要敵人,會增加談判空間。若沒有獨派人士扮演中國的主要敵人,馬政府就變成中國的主要敵人,壓縮了談判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