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陳茂雄目錄  1

獨派人士的茫然

 近日參加一場座談會,討論台灣的未來,成員有不少人在戒嚴時期就參加台獨運動,可算是老台獨。引言人表示,馬英九過度向中國傾斜,2012年的總統大選綠營若沒有贏得總統寶座,中國併吞台灣的日子就相當接近。若是贏得大選,就可以推動「正名制憲」,脫離中國的糾纏。在場的人有了很大的迴響,討論如何贏得總統大選。

 多數台獨運動人士的盲點,就是認定贏得總統大選就能夠「正名制憲」,事實上,總統並沒有這種權力。要「制憲」,必須修改公投法,利用公投制憲,然而,綠營國會席次要超過二分之一才可能修改公投法。要「正名」,必須立法院將所有相關法規的「中華民國」改成「台灣國」,關鍵還是綠營的國會議員席次要過半。

 依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修憲所訂定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綠營立委席次過半的機會還相當遙遠。當然,以推翻體制的方法也可以「正名制憲」,但其成功率比體制內運動還低。

 近期內綠營要贏得過半的立委席次機會相當低,贏得總統大選的困難度雖然也很高,但至少比贏得過半立委席次的機會大得多。總統掌握的是行政權,不是立法權,但行政權對抗拒中國併吞也有很大的功能,尤其是國防與外交屬總統的權責。取得總統寶座的最大功能不是「正名制憲」,而是維持現狀,抑制馬政府過度向中國傾斜的政策,先封閉中國併吞台灣的單行道再等待時機。

 贏得總統大選變成當天座談會的主題,在場的人將綠營的失敗歸諸於媒體,意指若有強勢的媒體,就可以宣傳台灣意識,只要多數人的台灣意識強烈,綠營就可以贏得總統大選。事實上,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人已超過選民的七成,只是存有台灣意識的人未必就會將選票投給綠營。獨派人士最大的盲點是將選舉當作「獨立」與「統一」的公投,其實,決定投票行為的因素相當多,不是單純的「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對決。

 很多獨派人士還活在過去,誤以為綠色政治版圖的成長只能依賴宣傳台灣意識。戒嚴時期,中國國民黨獨裁政權封鎖新聞,人民被獨裁政權牽著鼻子走,當時宣揚理念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因為台獨運動人士冒著生命的危險宣揚台灣意識,綠營的政治版圖才有機會成長。

 可是,今日資訊發達,每個台灣人都聽過太多的台獨理念,宣揚理念這一條路已呈飽和狀態,已經沒有成長的空間。就算綠色媒體再增加十倍,對選舉也沒有多大影響,別忘了選民將選票投給藍營並不是他們存有「中國意識」。

 在場也有人提到,就是綠營沒有推動台灣文化才會慘敗。事實上,文化與其他因素一樣,只佔選票的一小部分而已,一個政治團體絕不可能只依賴推動文化而取得政權。其實因果應該倒過來看,是取得政權再來推動文化,不是因推動文化而取得政權。文化、生態保育、環保等等都應該推動,但不可能只依賴其中一項的運動取得政權。

 戒嚴時期宣揚台獨理念,拆穿中國國民黨獨裁政權的騙局,對台灣意識的成長有相當大的貢獻。然而,今日台灣意識已相當普遍,別忘了因存有「中國意識」而將選票投給藍營的人少之又少。事實上,中國國民黨完全沒有依賴政治意識來爭取選票,綠營將全部資源投入宣揚理念是在浪費資源。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