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陳茂雄目錄  1

台灣新危機與轉機

 自從馬政府上台之後,中國併吞台灣的腳步更為接近。以往台灣人都將中國威脅的焦點放在飛彈,但目前出現比飛彈還有效力的滅台路徑,以國防武力攻佔台灣,中國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就算取得台灣,也要花很大的人力物力療傷,可是,以經濟侵略與國際社會空間的壓縮來滅台,對中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最近馬政府推動大三通,最重要的項目是直航,它除了影響台灣的國防外,更降低台灣經濟活動移往中國的成本,使台灣的經濟活動大量西進,不只促使台灣的經濟空洞化,還造成台灣的經濟寄生在中國。

 若是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是正常國與國的關係,產生寄生經濟只會造成中國有能力左右台灣的政策而已,還不至於促使台灣滅亡。可是,台灣與中國並不是正常國與國的關係,中國併吞台灣是他們一貫的政策,任何人上台這個政策都不會改變,若是台灣對中國產生寄生經濟,就會走向香港的命運。

 九龍是英國的租借地,期限為九十九年;香港卻是割讓地,英國不必歸還香港。英國在歸還九龍時,連香港也一併歸還,有人說是因為聯合國的介入,事實上,真正的原因是香港過度依賴九龍,連大部分飲水都靠九龍供應,在九龍歸還中國之後,若是中國加以抵制,香港根本就不能生存。

 歸還九龍,英國就沒有能力保住香港,因為香港過度依賴九龍。台灣的經濟若是過度依賴中國,只要中國在經濟方面施壓,就可以讓台灣自動投降,真正達到台灣香港化的目標。

 為了促進兩岸的交流,馬政府已放棄主權,矮化台灣,兩岸之間逐漸走向「一國兩制」,平時藍營表示要捍衛「中華民國」,以「中華民國」來對抗台灣建國,但與中共接觸時,馬政府卻主動放棄「中華民國」,雙方的會談等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下商談內政問題,在國際社會上被誤認為雙方同意統一在「一國兩制」的體制下,台灣的內政雖然可以自主,可是,國家的主權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掌控。雙方若是出現爭端,國際社會將會認定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國際社會不會介入。

 藍營一貫反對台灣獨立建國,若是他們真正要捍衛「中華民國」那還不嚴重,因為捍衛「中華民國」,兩岸之間就變成「特殊國與國」的關係,還不至於變成「一國兩制」,只是馬政府已公開放棄「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對台灣人表示大陸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然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見面時,他們卻放棄「中華民國」,連國號與國旗都不要,很顯然的,他們表示要捍衛「中華民國」是一場騙局,目的只是在阻止台灣獨立建國而已,他們終極目標還是「統一」,台灣面對的問題是馬政府逐漸將台灣帶往統一之路。

 馬總統還要爭取連任,在第一任總統任內,或許還不至於做得太過分,二○一二年他若再度當選,就沒有連任的問題,在經濟與國家主權方面,有可能開一條單行道,讓台灣直往中國,而且回不了頭。目前台灣人要關心的是要如何抑制馬政府親共的政策,藥方就是要擁有選民,有了選民,就有政權,至少對政府有影響力。

 中國國民黨據台初期,是以殖民統治手段佔據台灣。建立台灣主體意識第一階段是要終結外來政權,其方法有二:第一是體制外改革,就是推翻外來政權。第二就是體制內改革,將外來政權本土化。台灣的政府體制由獨裁走向民主之後,由人民直接選舉總統與國會議員,政府由台灣人民以選舉手段產生,外來政權已本土化,台灣主體性的運動完成第一階段,不過,距離最後目標還相當遠,因為多數台灣人還認定自己是中國人,兩岸之間變成分裂中的一個中國。

 台灣主體性運動的第二階段是催生台灣意識,讓台灣人認定自己不是中國人,這一階段本來不容易完成,雖然台灣居民已變成國家主人,可是,多數台灣人還認同中國,台灣意識不容易建立。但目前絕大多數台灣居民已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所以,會有大轉變,關鍵在於台灣親共保守勢力不認同台灣,對具有台灣意識的政治人物極盡羞辱,讓台灣人覺悟到中國人並不認同台灣。

 另一個因素就是中共的打壓,以前台灣人認定中共不是中國,所以,反共未必就要反中,可是,依現實及國際現況,台灣人逐漸認同中共就是中國,而中共政權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打壓台灣,更讓台灣人唾棄中國。

 台灣主體性運動的第二階段已完成,絕大多數台灣居民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可是,選舉時,主張台灣不屬中國一部份的綠營卻不如主張海峽兩岸是分裂中的一個中國的藍營,不只是國會選舉如此,連總統選舉綠營也大輸。綠營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藍營獨佔媒體與教育資源,阻礙台灣意識的發展。這是相當大的誤會。

 自認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居民已超過五成,怎麼會有台灣意識不足的問題?綠營是將人民的投票行為簡化,認定投票是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對決,事實上,決定投票行為的因素是多元化,不是單純的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對決。

 陳定南在宜蘭縣長任內競選連任時,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可是,在他卸任部長之後再參選宜蘭縣長時卻是敗北。二○○四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可是,二○○八年的總統大選卻大敗。若是選戰只是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對決,民進黨就不可能先盛後衰,因為台灣意識一直在成長中。

 台灣居民不是台灣意識不足,而是台灣意識不是選舉的決戰點,施政品質以及人脈才是選舉致勝的關鍵。

 綠營的盲點是只會喊口號,不懂得吸收中性選民,天天喊台獨或台灣意識已不能使選票成長,要凝聚多數選民,對政治人物而言是要提高施政品質,爭取選民的認同。對社團來說則要建立人脈,舉辦非政治性的活動。以政治議題推展活動只能凝聚深綠民眾,對擴大政治版圖毫無幫助。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