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杜正勝參觀國立彰化高中文學社時,批評有人提倡增加國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非常好笑,「腦袋還沒有轉過來」,這種教學方法使台灣的國文教材退到五四運動以前的環境。主張加強文言文比重的余光中於二月二十四日出席《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新書發表會時回應說他的頭腦沒有問題,並表示五四運動中提倡白話文的改革者像胡適、魯迅等都是飽讀古典文學的學者。余光中表示學了文言文就可活用白話文,所以加重文言文的比例是正確的。余光中也譏笑杜正勝送人的輓聯出現錯別字,若讀好文言文就不會有這種錯誤。
只要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機關首長不可能自己寫輓聯,吳宗憲譏笑過教育部長的輓聯出現錯別字是情有可原,因為他是演藝人員,不知道學術界與官場的常識。余光中當過大學教授,難道他認為大學校長送出去的輓聯是自己寫的?或必定自己過目後才送出去?吳宗憲是因為無知才有譏笑的言詞,余光中是飽學之士也跟著吳宗憲學是太刻薄了。有一點或許余光中不清楚,幫教育部長寫輓聯的人在文言文方面是下過不少功夫,依余光中的邏輯,不知可否主張就是因為他讀了太多文言文才會出現錯別字?
現代的年輕人語文能力的確太差,寫出的文章不只不順暢,錯白字一大堆,這是教育界所憂心的。杜正勝並沒有說出現代的年輕人為何語文能力那麼差,因而出現兩方的攻防戰,讓一般人受到余光中的影響,誤認為學好文言文就可活用白話文。余光中說五四運動白話文學改革者全都飽讀詩書,他說的是事實,不過若是以這個理由而主張加重文言文教學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當年只有飽學之士才有那個份量提倡白話文學,而當年的飽學之士當然孰讀詩書,問題是要如何使今日的年輕人成為熟讀詩書的飽學之士?余光中說讀好了文言文,就會活用白話文,今日的年經人若能夠將文言文學得像余光中一樣,當然可以活用白話文,問題是要如何將年輕人的文言文學得像余光中一樣?
現代年輕人的環境與余光中當學生時代的背景完全不同,今日年經人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光是與資訊有關的知識就夠學生忙了,怎麼可能將文言文學得像余光中那樣?試問余光中在資訊方面的常識是否可能學得像年經人那麼靈活?若不能,憑什麼要現代年輕人的文言文學得像他那麼高明?再說現代學生的敬業精神大不如前,學的東西又太多,不可能學好文言文並以文言文的基礎表達出流暢的白話文。余光中的盲點是活在七十年前的世界,那時候各種專長的學生在文學方面都花不少功夫,文言文當然會有很好的造詣。
電腦是二十一世紀之寶,但這個寶卻使年輕人的語文能力大為降低。連進入老年才使用電腦的筆者用了幾年電腦之後語文能力都退步不少。多數青年學生使用注音輸入法,利用電腦寫文章之後養成會讀未必就會寫的習慣,所以出現錯別字是意料中事。自然輸入法又會提示錯誤的文字與不通的文法,用久了使人養成離開電腦就不容易寫出一篇通順的文章。很顯然的,電腦的功能越強,使用人的語文能力就越差,這一點是年輕人語文能力變差的重要因素。
國文教材若降低文言文的比例會減輕學生很大的負擔,當然能夠多花一點時間在白話文上,可以增進學生的語文能力。若增加文言文的比例,會消耗掉學生學習語文大部分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文言文沒有學好,花在白話文的時間又太少,連白話文也不高明。這種結局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文言文上,卻一輩子沒有機會用上文言文,每天都需要用的白話文卻沒有下功夫。文言文很美,一般學生沒有能力消受,只能留給中文系的師生品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