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人有祖國 | | 2 | 在全球化時代,商業無國界,但商人是有祖國的。 這商人是廣義的,非僅指貿易商,泛指設計、製造、行銷、服務等各行各業企業家。台灣從外來政權長期統治下的貧窮之島,成長為自由、民主、獨立、富強的現代國家,台灣企業家居功厥偉。無論現代經濟奇蹟之創造,民主國家轉型之成功,都離不開台灣企業家貢獻的心力。從總體上看,台灣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冒險膽略、愛國情懷,均屬世界最優秀企業家之列。 看到日前澄社諸君子建言後,電子、平面媒體群起討伐阿扁政府的「白金政治」,我認為頗有商討之餘地。 黑金政治與企業家參與政治 第一、要區別黑金政治與企業家合法參與政治。黑金政治,是指黑道、財團與民意代表、政府官員勾結,謀取非法利益,侵佔國家資產,損害國民福祉。 這種黑金政治害國害民,也害企業家,凡涉案者無論政府官員、立法委員、企業人士均應依法治罪。但企業家依法參與政治,政府與企業家合法互動,對於提升台灣經濟與鞏固民主政治,是不可缺少的正面因素。 如2000年總統選舉勝負未決,中國國民黨內聯共反台派以中國軍事干預恐嚇選民的關鍵時刻,李遠哲聯合許文龍、殷琪、張榮發等企業家組成國政顧問團支持陳水扁,對於實現政黨輪替、國家政權和平轉移,為台灣四百年歷史開闢新紀元起了重要推進作用。 當時澄社、女學會和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等團體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台灣若能成功政黨輪替,既可拒絕黑金體制,也是拒絕國共內戰、創造兩岸和平新局的契機。」 回顧政黨輪替以來兩年,打擊黑金初見成效,聯共反台派危言聳聽斷言的台海衝突並未應驗,台灣國際處境與兩岸形勢均有改善。總統府聘請若干國政顧問團中企業家擔任無給職資政或國策顧問,以盡對政府建言之責,應有利於政府施政,不能視為「酬庸」。政府與企業家間有利於台灣經濟成長的互動,應當加強、不應削弱。 政商有無勾結 應以事實為據 第二、政府與企業家之間有無政商勾結的貪瀆行為,應以事實為判斷之依據,以法律為查處之準繩;而不得以「抓鬼」巫師、媒體打手的信口開河、興風作浪來評判是非。 確屬政商勾結之非法行為,無論發生在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地方議會、執政黨、在野黨,應一律依法查處。若屬無中生有、造謠誹謗,無論民意代表、媒體記者,同樣必須依法追究,以正視聽。 至於何謂「白金政治」?扁政府施政可否稱之為「白金政治」?則是一個嚴肅的政治與法律概念問題,應持審慎態度,根據事實與法律作出判斷。 政策賄選的盲點 第三、政府的政策是否圖利財團,存在利益交換?或有所謂「政策賄選」?是更為複雜的問題,值得慎重探討。即以近年來爭論不休的晶圓西下與三通問題為例,均不能簡單歸結為圖利或不圖利財團。 晶圓西下之爭,起因於去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提出「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重心轉移中國」的「張忠謀定律」,最近他又倡導「台灣成長極限論」,均涉及台灣戰略產業未來發展以至國家未來命運的重大問題。有人簡單地視作僅僅圖利聯電、台積電等個別企業,甚至苛責曹興誠更甚於張忠謀,其實並不公正。 張忠謀的「轉移論」與「極限論」,是把中國作為台灣企業與企業家未來歸宿的「唯中國化」路線,與曹興誠把中國作為台灣產業全球布局之一的全球化路線二者本質不同。 曹興誠認為「不去中國不行是胡說八道的說法,會使台灣人憂心忡忡,而且這種說法完全沒有事實基礎,是不正確的。」 曹興誠肯定台灣的競爭力,他說「台灣在租稅減免與群聚效應上仍具競爭力,台灣股市的資本市場是亞洲最大、最活潑,聯電的分紅入股在其他國家因稅法不同不能實行,這些台灣都有競爭力。」 曹興誠判斷未來十年、二十年是晶圓專工大發展的時機,進入12吋晶圓生產90、65、45奈米時代,越來越多的整合元件廠(IDM)將把生產轉移晶圓專工,目前晶圓專工佔全球IC總產值的20%,將在2010年增長到5O%,從120億美元增至1100億美元。晶圓專工的成長率比半導體產業平均成長率高出一倍。 曹興誠正為聯電未來發展在美國矽谷招募人才。作為全球布局一環的中國,聯電已在北京、崑山、深圳投資印刷電路板(PCB),但目前沒有到蘇州建晶圓廠。 張忠謀定律的要害不在去中國建廠,而在他認為台灣成長已到極限,台灣經濟依附中國是唯一生路的錯誤判斷,從而打擊台灣企業界獨立自主發展的信心,與政府政策並無直接關係。 三通問題也一樣,台灣企業可以因三通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獨立自主發展的信心和競爭力,也可以藉三通更加依附中國喪失信心和競爭力,取決於企業家自己的選擇。 政府與企業 互信又合作 第四、政府與企業,應彼此為台灣成長的共同目標建立互信與合作關係。政府最有效的管理是目標管理,為台灣產業實現國家成長目標提供良好投資環境與優惠政策。 目標對頭,像聯電,就放開手讓他發展。目標不對頭,你再怎麼管也管不住。 像張忠謀併購張汝京的世大,張汝京帶著台積電幹部、技術骨幹西下中國建廠;張忠謀又借口張汝京「偷跑」要台積電去同中芯競爭。如今張汝京在上海說:「就算台積電、聯電都來,加中芯三個廠的產能也只有中國需求量的一五%」,兩張究竟是「競爭」還是「雙簧」?只有天知道。 曹興誠卻認為,「蓋廠是全世界最容易的事,設備供應商會幫你打點一切;如何經營,生存下來才是問題。像張忠謀在美國建的Wafer Tech,是一連串的失敗。」 台灣大批成功的企業家,是在艱困環境中經過幾十年奮鬥走出來的,像曹興誠、許文龍、殷琪、張榮發,他們心中有祖國,為祖國的成長,再困難也會堅持下去。也有人是看好台灣才來,如今看「那山更比這山高」,見異思遷亦不足怪。 張汝京就這樣表達他的國家認同:「從台灣人的立場看,我們是多重身分,我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看,對中國好,也就是對台灣好。」今天有位理論家,對這種人創造了一個新詞「新半山」,宣佈「新半山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作者說: ──每個歷史時代有它的代表性群體、標竿性人物,有新的主角登上歷史舞台。此時此刻,我們驀然回首,一個新興群體正嶄露頭角,悄悄步上歷史舞台。這個群體包括「台商」、「台幹」、「台眷」,以及「台生」,他們的歷史屬性跟連震東等「祖國派」即「半山」類似,暫以「新半山」稱之。 ──「新半山」的社會覆蓋面既廣且深,其潛在歷史作用力當然將遠遠超過「老半山」。他們具有多重身分屬性,他們的自我身分認同也具有很高的調適彈性。林毅夫是「新半山」群體中第一個正式登上兩岸政治舞台的歷史異數。(《中國時報》2002.6.24,版二) 作者筆下有點羞羞答答,「多重身分屬性」、「很高調適彈性」等模糊用語可以不必。林毅夫說得更坦白:金門渡海不是叛逃,只是「回到祖國」。這位「新半山」群體中第一個登上兩岸政治舞台的歷史異數,不諱言他的國家認同是中國,台灣只是中國的一部份。 認同的祖國就是台灣 然而作者錯了。「台商」、「台幹」、「台眷」、「台生」,未必都認同作者賜與的「新半山」桂冠。恐怕其中的大多數,像奮鬥於世界各國的「台商」、「台幹」、「台眷」、「台生」一樣,他們認同的祖國是台灣。 打破「普世價值/中國特色」、「民主開放/獨裁封閉」界限,捨民主台灣去認同獨裁中國的,畢竟是少數。斷言林毅夫式標竿性人物引領而出的「新半山」群體將登上歷史舞台支配台灣的未來命運,恐怕只是夢想家的夢囈。 商人有祖國,祖國是台灣。台灣的命運,掌握在有祖國的台灣人手中。(http://snews.8k.com) (2002.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