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銘目錄 首頁  1

《阮銘專欄》

立法統一台灣的娛樂性

 台灣的媒體和政治人物,觀點與言論常變幻不定。昨天還在說:「這次選舉泛藍大勝,美國、中國都鬆了口氣,台海危機緩解。」今天聽悉中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馬上又緊張起來。《中國時報》的通欄大標題,赫然是:《反分裂國家法,共軍攻台指導》。標題雖嚇人,「法」的內容卻無一字報導,不知怎麼個「指導」攻台?倒是香港來台的《蘋果日報》對中國了解一點,寫了篇「蘋論」《意淫與手淫》,譏諷中國人大和一黨專政時代的國民黨一樣。當年國民黨口口聲聲「反攻大陸,解放同胞」,被人嘲笑是「意淫大陸,手淫台灣」;今天中國自己立法統一台灣,正是「意淫台灣,手淫中國」,自己爽自己罷了。

 其實《蘋果日報》有所不知,這回中國立法之緣起,倒不是中國主動效法昔日之敵國民黨「爽自己」,而是被動滿足今日之友國民黨的「爽」。原來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國民黨元老在梁肅戎先生到中國拜訪江澤民主席,建議中國制定「統一法」,「國共兩黨共謀國家統一」。江澤民表示,梁先生意見雖好,目前時機尚不成熟,不宜公開提。接著汪道涵會見梁肅戎,提出「一個中國,聯合反獨」八字鬥爭綱領,重心從促統轉到反獨,擴大全球「聯合反獨」戰線。

 梁肅戎返台後,在二○○○年元月十六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五屆評議會第四次會議上,與陳立夫等向大會提出「國共第三次合作,共謀和平統一」案,主張「藉由國共第三次合作,聯合起來共同打擊台獨,防止分離主義份子的陰謀得逞」。梁肅戎說:「單靠國民黨一己之力,事實證明難有功效,唯有國共兩黨聯合起來,反擊台獨,共議和平統一,台灣海峽才會有保障,國家民族也可以免於分裂的命運。」提案的三點具體建議是:

 一、由連戰主席率團親訪大陸,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進行高峰會議發表聲明,共同反對台獨,朝向統一道路前進。

 二、加強國共兩黨間的合作,組成國家統一委員會,在兩岸互設辦事處,進行政治、經貿、文化、教育等各項交流活動。

 三、在短期內積極推動三通,增進兩岸人民感情、滅少敵意,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方面沒有回應國民黨的具體建議。今年總統大選陳水扁以過半數得票率連任總統,使國共兩黨「聯合反獨」的緊迫感加劇。溫家寶訪歐時,國民黨支持者重提「統一法」,溫家寶表示將「慎重研究」。所以這次中國人大常委會著手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正是對國民黨一再提出「統一法」的回應。

 在中國共產黨看來,若制定「統一法」,則等於承認兩岸分裂現狀,需要改變分裂現狀,謀求統一。若台灣人民不接受統一,豈非「中國單方面立法面改變現狀?」而這就違背了去年十二月溫家寶在華盛頓會晤美國總統布殊時作出的承諾「不片面改變現狀」。若長期維持分裂現狀未能實現統一,豈不是中國政府違反了「統一法」?無論屬於何種情況,都只能使中國陷於被動地位。

 如今中國捨「統一法」而選擇「反分裂國家法」,雖然難免遭「意淫台灣,手淫中國」之譏,但在抽象邏輯上卻能勉強自圓其說。那就是假裝無視兩岸分裂現狀,想像中國和台灣都屬於並非現實存在的抽象中國(在國民黨的想像中,這個抽象中國還包括蒙古共和國在內),就像過去毛澤東、蔣介石時代兩個黨國都想像對方是本黨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那樣。只要國共兩黨都能自我陶醉在這虛幻的夢境中不被現實打破,雙方總能獲得自我安慰。

 所以外界不必對此過度緊張。中國已經表明這只是中國的國內法,你美國可以有《台灣關係法》,你台灣可以有《國家統一綱領》、有《公投法》,我為甚麼不可以有一個《反分裂國家法》?也就是說,這個法即使在中國人大審議通過了,也只能用來鎮壓國內的「疆獨」、「藏獨」,嚇唬本國人民,其法律效力到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之外。

 台灣有人說,這叫「法律戰」,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台灣可以制定「反合併法」。我看這「法律戰」真打起來,也不過是戲台上的台海危機,像《三岔口》一樣,觀眾看來刀光劍影,緊張萬分,演員演來從容不迫,心知誰也打不著誰。

 上月末去了一趟澳洲,那裡的人問我:台海緊張會不會變一場真正的戰爭?我的回答是:「不會」。從現象看,幾百枚飛彈瞄準民主台灣,還在繼續增加。這當然是戰爭威脅,或戰爭邊緣。但戰爭威脅或戰爭邊緣都不是戰爭。

 美國和蘇聯,曾以數千枚核彈相互瞄準對方,保證毀滅對方,但沒有戰爭,最終蘇聯、東歐共產帝國瓦解,走向自由、民主、獨立的新國家。

 重要的歷史經驗是:自由民主國家如果是分裂的,軟弱的,容忍專制獨裁國家對內奴役人民,對外軍事擴張威脅鄰國,像張伯倫對希特勒那樣,戰爭就難以避免。自由國家團結一致維護自由,制止專制獨裁國家奴役人民和軍事擴張,不但戰爭可以避免,而且可以迫使奴役國家向自由國家和平演變。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總統雷根、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為代表的自由國家聯盟,團結一致對付共產黨的奴役和擴張,同時爭取其內部願意改革的領導人戈巴契夫放棄奴役與擴張,走和平民主發展的新路。這就是冷戰終結之謎的謎底。

 冷戰的終結,同時也終結了那個踐踏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季辛吉戰略(Kissinger Strategy):實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季辛吉戰略認為:只要軍事擴張勢力認識到同對方處於實力圴衡狀態,戰爭即可避免。結果是:季辛吉同越共代表黎德壽,通過秘密談判達成「和平協議」,雙雙騙到諾貝爾和平獎金之後,越共軍隊打進了南越。這不是對諾貝爾和平獎的諷刺嗎?它成了諾貝爾戰爭獎。但這也是季辛吉戰略和他的秘密談判手段的破產,黎德壽正是通過同季辛吉的秘密交易得悉同美國的「實力均衡」,鼓勵了越共揮兵南侵。

 所以台海發生戰爭的唯一可能,是讓那個踐踏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季辛吉戰略復活,讓軍事擴張勢力確信發動戰爭消滅一個自由民主政權,世界自由民主國家將袖手旁觀,讓台灣人民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聽任奴役者擺佈。

 但這種可能今天不再存在,因為時代變了:

 第一,今天的世界,已不是季辛吉、黎德壽可以輕易騙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冷戰年代的世界。第三波民主浪潮已席捲全球,對內奴役人民對外霸權擴張的軍事獨裁政權已成為全球自由民主海洋中的零星孤島。

 第二,今天的台灣,更不是能讓季辛吉戰略任意消滅的南越。紐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剛剛公佈的二○○五年度世界自由報告,台灣不但高居全球自由國家之列,其公民自由(Civil Liberty)晉升為最高等級的一級,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仍為二級。對比中國,政治權利為最低的七級,公民自由為六級,平均六點五級,比六級的伊拉克、伊朗還低。

 第三,美國也不再是季辛吉戰略時代的美國。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布殊在二○○二年九月簽署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所揭示的全球戰略的變化。這個文件開宗明義提出:美國的強大力量,必須用於提升一種有利於自由的實力均衡(To Promote a balance of Power that favors freedom)。

 布希戰略比季辛吉戰略多了兩個字:(Favors Serfdom)。(有利於自由),意義就完全不同。歷史上沒有絕對的實力均衡。不是有利於自由,就是有利於奴役(favors serfdom)。有利於自由的實力均衡才能制止戰爭,有利於奴役的實力均衡只能鼓勵侵略者的戰爭冒險。

 對於中國,布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文件提出:「中國領導人對自己國家的未來角色尚未作出根本性的選擇。假如它嘗試走向軍事擴張威脅亞太鄰國這條過時的路,將失去其作為大國的資格。中國將發現實現社會和政治自由是它走向偉大國家之路。」今天台海兩岸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不是甚麼「統獨之戰」,而是中國領導人對自己國家末來角色選擇問題,即實現中國的社會和政治自由,中國的民主化問題。

 胡錦濤、溫家寶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提升執政能力,執政為民,比江澤民時代是一種進步。但必須看到,能否實現以人為本、提升執政能力,關鍵是實行民主憲政。沒有民主憲政,無法實現執政為民、以人為本。所以演那些《反分裂國家法》之類的「法律戲」,對中國、對兩岸、對國際,均有害無益;不如快點落幕,開演一齣和平、民主、發展的新歷史劇。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1.20)

最近更新目錄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