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連戰虛無、極端的災難 | 本文是作者以《從蔣經國到連戰》一文的第三篇,原題:連戰的「一刀兩斷」。新題是本報所改。 | 連戰的哲學,可以概括為虛無主義和極端主義。 十幾年的歷史,他可以當做一場「惡夢」,「一刀兩斷」,從台灣歷史中「虛無」掉。 一邊一國的現實,他也可以簡單地扣上一頂「台獨」帽子,用一句「堅決反對台獨」,把客觀存在的事實「虛無」掉。然後虛構出「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 連戰就是從虛無主義走向極端主義。他背離歷史與現實,浮游於自己製造的虛擬情景之中。當他的虛無主義取消不了客觀事實的存在時,他就趨向極端,從夢幻中走出,抽刀向歷史與現實狠狠砍去,企圖用極端主義斬斷歷史和改變現狀。 這種由虛無主義導向的極端主義,在政治上是十分危險的。 連戰如何斬斷歷史? 連戰要「一刀兩斷」的十幾年「惡夢」史,指的究竟是哪「十幾年」?他沒有說明。 如果是指陳水扁,只有三年多,不夠數。 如果是指李登輝,一共做了十二年總統,差不多。 但如果以歷史階段來劃分,李登輝的十二年,同1986至1988蔣經國的最後兩年,應屬於同一個「寧靜革命」歷史階段。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寧靜革命」,應以1986年3月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蔣經國「政治革新」為起點。但連戰雖反對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寧靜革命」,卻還想拉蔣經國大旗當虎皮包裝自己。所以始終不敢說清楚地做「惡夢」的「十幾年」,始於何時? 這十幾年的「寧靜革命」改變了台灣,使連戰的虛擬情景徹底破滅。連戰虛擬的「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是漂浮在「反攻大陸,滅共復國」的虛幻口號之上。蔣經國1986年3月在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革新保台」,是其中國戰略的重大轉變,標誌台灣寧靜革命的開始。過去兩蔣的中國戰略,是光復大陸,滅共統一;即消滅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之上的國民回歸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統治。 蔣經國認識到,這個「滅共統一」的中國戰略,在美國同中國建交,美中聯手制衡蘇聯的格局形成之後,已經陷入絕境。台灣要在世界上繼續生存,必須正視現實,改變虛幻的「滅共統一」戰略,放棄「反攻大陸」,轉向「革新保台」的新戰略。 蔣經國從「滅共統一」到「革新保台」的戰略轉移,即國家政權從中國主體到台灣主體的戰略轉移。在中國主體的「滅共統一」戰略指導之下,台灣只是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反攻大陸的「基地」。所以有戒嚴,有白色恐怖,有《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有「萬年國會」,有「終身總統」,一切以中國為主體,一切以「滅共統一」為戰略目標。中共一日不滅,中國一日不光復,則台灣夜夜都得「枕戈待旦」,處於永遠「不變」的戒嚴恐怖之中。 「革新保台」,就是把國家的戰略目標,從「光復中國」轉為「保住台灣」。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轉移。國家的戰略目標變了,一切圍繞中國主體的國家體制,「萬年國會」、「終身總統」、「動員戡亂」的戒嚴恐怖體制,統統都得變。蔣經國的「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蔣經國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跨出了台灣寧靜革命的第一步。包括:一、解除戒嚴;二、開放黨禁;三、開放報禁;四、準備開放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終結「萬年國會」。他逝世前最後關注的一件事,是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他督促國民黨秘書長李煥和副秘書長馬英九擬定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退職辦法和第二屆選舉事宜,囑馬英九查考憲法有無明文規定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應設大陸代表。馬英九查考後報告並無明文規定,蔣經國即表示「沒有必要再設大陸代表」。這也就是表示,未來的新國會,將是台灣人民選舉產生的台灣國會。 蔣經國跨出的這第一步,是台灣四百年歷史的重要轉捩點,是台灣終結外來政權統治,走向自由國家的第一步。李登輝對此有過如下比喻: 「經國先生如同舊約中的摩西,帶領族人要渡過約旦河,不幸在摩押平原去世。但他的精神已灌注給繼承人約書亞,約書亞奮鬥不懈,終帶領族人平安渡過約旦河,到迦南之地。」 照李登輝的這個比喻,蔣經國逝世後這十幾年,台灣完成寧靜革命,渡過了「約旦河」,已經成為自由民主的現代國家。今天台灣面臨的挑戰是:連戰要斬亂這段歷史,回渡「約旦河」,把台灣人民送回「埃及」(「一中」)牢籠! 連戰的策略,2000年之前,是在李登輝身邊,戴上假面具騙取信任,等待掌握最高權力後再露猙獰。 2000年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中國國務院發表《一個中國白皮書》,連戰以為時機已到,同陳履安聯袂登台,是第一次暴露猙獰,公開表示當選後走自己的路,利用國民黨「剩餘價值」去同共產黨談判和平統一。結果慘敗落選。 敗選之後,連戰卸下假面具,迅速同李登輝決裂,同台灣這十幾年民主化、本土化的「惡夢」始決裂。 連戰迫使李登輝交出黨主席,奪得黨權黨產之後,立即學蔣介石當年「清黨」,辦理黨員重新登記,以鞏固獨尊連戰的領導中心。他清除李登輝出黨,發動批判李登輝路線,同李登輝徹底劃清界限。連戰的反李鬥爭綱領,是「中國國民黨代表全中國」,「堅決反對台灣國民黨」。 李登輝說過,「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必須將國民黨變成台灣人的國民黨」。從蔣經國晚年開始,李登輝繼承的「革新保台」,就是放棄中國中心、中國主體的反攻復國體制,改變為台灣中心、台灣主體的自由民主國家體制;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台灣化與中國國民黨的台灣化。 我在《民主在台灣》一書緒論(第三波民主國家的東方典範)中談到: 台灣寧靜革命的特點之一,是民主主題與獨立主題的雙重變奏。 由於原先統治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是戒嚴狀態下的威權體制,所以台灣寧靜革命的第一主題是結束戒嚴狀態和威權體制的民主化。 由於原先統治台灣的國民政府是丟掉大陸從南京遷來的外來政權,所以,台灣寧靜革命的第二主題是終結外來政權的本土化。 這兩個主題方向上是一致的。因為實現了民主化,本土化也就自然實現了,本土化是民主化題中應有之義。 歷史上的台灣民主運動,一直包含民主化和本土化雙重目標。台灣人民早期的獨立運動,是反抗日本佔領軍。自1950至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把台灣當做反攻大陸的基地,實施戒嚴統治。台灣人民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沒有自由、自主權利。這個時期台灣獨立運動的對象是國民黨外來政權,目標就是民主化和本土化。由於台灣白色恐怖時期迫害自由民主人士的兩大法寶是「反共」和「反台獨」,所以在台灣長期存在「恐共」症與「恐獨」症。現在台灣民主了,親共主張和台獨主張都有了自由,但台灣還是「恐獨」。只是情形稍有差別,過去是怕「外來政權」的白色恐怖。現在是怕共產中國的赤色威脅,「恐共」、「恐獨」今天已合二而一,其結果是套牢於共產中國的「一個中國」枷鎖之中,不敢正視民主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 這段話是2000年寫的。那時台灣市面上販賣的,的確只有「恐共」與「恐獨」。那時還沒有人敢於公開呼應共產中國「聯合反獨」。連戰也只是利用共產中國《一個中國白皮書》和朱鎔基的威脅言辭恐嚇選民,說說「選陳水扁就是戰爭」、「三月十八日是定時炸彈」之類,煽動民眾的「恐共」與「恐獨」情緒。 今天我需要補充:連戰同李登輝「一刀兩斷」之後,不但繼續煽動民眾的「恐共」、「恐獨」情緒;而且公然配合共產中國的「一個中國,聯合反獨」鬥爭綱領,愈反愈烈。連陣營最近已推出「2004是反台獨VS.台獨之戰」的文宣。這是1996年林洋港、郝柏村同李登輝、連戰對壘時的舊標籤。那時連戰還戴著假面具站在李登輝身旁呢!這舊標籤在2000年選戰中已消失不見,孰料連戰又從八年前林洋港、郝柏村敗選文宣的垃圾箱裡撿出上市了! 連戰同李登輝「一刀兩斷」,其策略正是「聯共反李」、「聯共反獨」、「聯共反台」。借用連戰的話,「反李」、「反獨」都是「殼」。連戰借「反李」、「反獨」之「殼」上市,以掩蓋其「聯共反台」總目標。 毛澤東總結中國共產黨打敗中國國民黨、消滅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經驗,歸結為「三大法寶: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今天中國共產黨要吞併台灣,靠的還是這三大法寶。在中國內部堅持其一黨專政,擴大軍事力量威懾台灣人民,以無孔不入的統戰手段在台灣內部製造分裂。1996、2000兩度採取文攻武嚇干涉台灣總統大選失敗之後,中國對台策略運作的重心轉向統戰,而以武力威脅作為統戰之後盾。其轉變標誌,即汪道涵在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的2000.3.29內部講話。汪道涵說: 現在的鬥爭綱領,是「一個中國,聯合反獨」。「一個中國」是中共講的,「反獨」也是中共講的;「聯合」,是我講的。前天梁肅戎在上海見我,我對他講了這八個字,我們不講「反獨統一戰線」。 怎麼「聯合」?力量在哪裡?台灣還沒有一個董建華、何厚驛;主觀上去樹一個也不行。要「引君上鉤」,不要「吃相難看」。 我們要研究台灣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長。連戰在搞改造國民黨。宋楚瑜在搞親民黨。民進黨務實派陳忠信要來大陸。進是好事。我們要利用來的人、利用媒體、利用網路,可拉拔的拉拔,可分化的分化,一個一個分析。 汪道涵說「我們不講反獨統一戰線」,是因為「統戰」這用詞在台灣易引起反感。他的「一個中國,聯合反獨鬥爭綱領」,就是中國共產黨對台統一戰線綱領。「聯合反獨」,就是聯合反台,用「一個中國」消滅台灣的國家主權。 連戰「反李」、「反獨」,就是自願「上鉤」,入夥中國的「聯合反獨」統一戰線。三年多來,在製造「九二、一中」、反李打扁、反護照加註台灣、反公投、反立憲、反國家認同、反台灣正名、反「去中國化」、反「漸進性台獨」等幾乎一切政治戰役,連戰均與中共配合默契,全力以赴,顯然已成為中共「聯合反獨」的最佳同盟軍。 中共對連戰最為欣賞之點,就是他同李登輝「一刀兩斷」,彼此可謂心心相印、同仇敵愾。在中共看來,李登輝是中國吞併台灣的最大障礙。李登輝任總召集的正名大遊行如此聲勢浩大,即其明證。只有連戰上台,判李登輝「叛國罪」,使他的聲音在台灣消失,中國之「聯合反獨」鬥爭綱領才能收其功。 連戰如何改變現狀? 醉翁之意不在酒。連戰同李登輝「一刀兩斷」,連戰同台灣民主化、本土化十幾年的歷史「一刀兩斷」,連戰以虛無主義「消溶」台灣歷史,其目的不在過去,而在今天。連戰虛無掉過去,目的在改變台灣的現狀,否定對今日台灣之國家認同,否定台灣主體和台灣主權,誘導台灣人民陷入虛擬的「一個中國」認同,為中共併吞台灣打開通道。連戰虛擬「九二、一中」,就是為台灣主體、台灣主權準備絞索,為他與中共談判「聯合反獨」、喪權滅國準備通道。這就是台灣人民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 要弄清連戰如何以虛擬的「九二、一中」改變現狀,需要回顧一九四九年以來海峽兩岸的歷史。 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打敗中國國民黨,在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的國民政府被趕到台灣,繼續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如明亡後,鄭成功政權沿用亡明的國號一樣。借用連戰的說法,叫做「借殼上市」。那時台灣海峽兩邊:一邊是取代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一邊是「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一邊一國。 然而,兩邊都不承認對方的存在。這邊稱那邊為「共匪」,那邊稱這邊為「蔣幫」。於是虛擬出各自的「一個中國」。那邊虛擬的「一個中國」,包括台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邊虛擬的「一個中國」,不但包括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包括外蒙古(那時叫蒙古人民共和國),比在台灣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大三百倍之多!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但當時整個世界都可笑得很。蘇聯一方的共產主義陣營,承認毛澤東虛擬的「一個中國」;美國一方的資本主義陣營,承認蔣介石虛擬的「一個中國」。美國在聯合國裡的實力比蘇聯大,所以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一直保持蔣介石虛擬的「一個中國」佔有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拒絕毛澤東虛擬的「一個中國」進入聯合國。 到了1960年代末,世界雖然一樣可笑,但風向變了。美國看見毛澤東的共產中國文化大革命中同布里茲涅夫的共產俄國在珍寶島打起仗來了。此仗雖小,卻改變了世界的風向。一九七一年七月,季辛吉秘密訪問中國,三個月後毛澤東的代表就取代「蔣介石的代表」進入聯合國。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森到中國紫禁城同毛澤東談哲學,又到上海同周恩來簽《上海公報》,誇口他的七天中國之旅是「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森改變的不過是美國的全球戰略,從圍堵蘇聯、中國改變為聯合中國圍堵蘇聯。 美國人不是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嗎?此話不可當真。美國的「一個中國」不斷在變。 1972年以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只承認在台灣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不承認毛澤東的「共產中國」。 1973年《上海公報》中的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是美國認知海峽兩邊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所以美國對兩邊都承認。在台灣,美國與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保持正式外交關係;在大陸,美國與毛澤東中國建立大使級聯絡處的官方關係。 1978年12月,美國卡特政府又一變,同鄧小平中國的《建交公報》,只承認鄧小平中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認在台灣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了。還好美國國會仗義制定國內法《台灣關係法》,逼卡特簽字,保持住了美國同台灣的非官方關係,維護了台灣人民的權益與安全。 這是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三大變。其他小變更不計其數,如柯林頓的「三不支持」、「一國三制」之類,暫且略而不計。 回顧這段歷史,主要說明這虛擬的「一個中國」,對台灣越來越不利,而對中國吞併台灣,卻越來越有利。蔣介石虛擬出「一個中國」,本來是不甘心被中國共產黨消滅了他的中華民國,打算有朝一日打回大陸去,消滅共匪,光復中國。現在滅共復國既絕無可能,這虛擬「一中」就成了中國在國際上孤立、封殺台灣、最後吞併台灣的終極武器。台灣要避免被中國吞併,避免在國際上被孤立、被封殺,必須走出「一個中國」;而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歷史,就是台灣人民走出「一個中國」的歷史。 那麼什麼是台灣的現狀嗎? 經過這十幾的「寧靜革命」,台灣已經確立自己的國家主體,成為主權在民的自由國家。與海峽那邊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互不隸屬,而且是制度不同的兩個國家。維持現狀,就是認同自己的國家,保衛這個國家的生存、自由與主權獨立,不被侵犯,不被套進「一中」絞索。 至於借「殼」上市的那兩張「殼」,「中華民國」國號和《中華民國憲法》時過境遷,應當遵循民意,遵循一定的程序,作出符合現狀的改變。那不叫改變現狀,叫適應現狀。對一個自由民主國家來說,這是人民不可剝奪的憲政權利。 連戰要同這十幾年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歷史「一刀兩斷」,重新退回「九二、一中」的虛擬情景,以虛擬「一中」來損害這個自由國家的獨立主權,淪為「一中」屋頂之下的一間房子,無論叫它「一國兩制」也好,「中華邦聯」也好,「大華國協」也好,「大中國共榮圈」也好,都是改變台灣主權獨立現狀,而且是導致喪權滅國,讓台灣人民自己的自由國家在世界上消失的改變現狀。 台灣人啊,千萬別把連戰投給你們的「九二、一中」絞索,當作「救生」圈、「幸福」圈套上自己的脖子。 連戰極端主義之危害 連戰斬向十幾年台灣「寧靜革命」歷史的這一刀,斬的不是一個人,斬的不是一個黨,斬的是一個國家的生存與自由,斬的是台灣兩千三百萬國民的前途與命運。 連戰虛無掉台灣人民走向自由民主國家的歷史,連戰虛無掉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目的是開歷史倒車、改變現狀把台灣退回「一個中國」的虛擬情景,以便如他在競選總統宣言中所宣示,同中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訂「綜合性協議」。而這虛擬的「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今天對自由的台灣人民毫無意義,只是中國吞併台灣,消滅這自由國家的終極武器。 汪道涵說:「現在的鬥爭綱領,是一個中國,聯合反獨。」 連戰的鬥爭綱領,也是「九二、一中,反對台獨」,顯然已被「引君上鉤」。連戰把國家認同、台灣正名、公投、立憲、護照加註台灣,統統叫做「台獨」,或「漸進性台獨」,或「切香腸台獨」,統統都要「反對」,口徑、語言,同中國國台辦完全一致,絲毫不差。 現在的問題是:汪道涵「引君上鉤」,連戰就上了「一個中國,聯合反獨」之鉤;連戰再「引君上鉤」,選民會不會上連戰「九二、一中,反對台獨」之鉤?若連戰的「九二、一中,反對台獨」得逞,將給台灣帶來怎樣的後果? 這個問題,很多人大概沒有認真想過。以為不過是「二次政黨輪替」、「換人做做看」、「不好再換嘛!」 事情恐非如此簡單。連戰的「九二、一中,反對台獨」成功,也就是汪道涵的「一個中國,聯合反獨」戰鬥綱領成功,台灣人民勢必付出重大歷史代價。 一旦如陳履安所言,連戰當選總統,利用中國國民黨這塊「爛招牌」的最後一點「剩餘價值」,同中國共產黨和平談判,不管談出「階段性中國邦聯」也好,「過渡性一個中國中程協議」也好,總之第一個「綜合性協議」,先把台灣套進「一中」絞索再說。 這時候,台灣人民怎麼辦? 一種是:接受改變台灣主權獨立現狀。表面上看,只是同這十幾年民主化、本土化歷史一刀兩斷,回到十幾年前。實質上已同十幾年前迥然不同。十幾年前,虛擬的一中,還是虛擬的中華民國,雖然世界上不存在那樣一個「一中即中華民國」,但總還有個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如今的「一中」,這邊連戰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只是虛擬出來騙台灣人的。那國共談判桌上的「一中」,可是實實在在的中國,而台灣無論是邦聯的一種,或中程協議的「台灣地區」,都只是實實在在的「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作為主權獨立的自由國家,從此在世界上消失。你說這個現狀的改變大不大?你能接受嗎? 一種是:不接受改變台灣主權獨立現狀。假如不接受的達到一定數量,起來抗議示威,遊行請願,像九月六日反對「一中」的國家認同大遊行那樣,十幾萬人、幾十萬人上街。按照連戰的「一個中國,反對台獨」鬥爭綱領,這就是台獨叛國大遊行,總召集以台獨叛國罪受審。若壓不下去,就只有回到戒嚴時代了。但以今日之情勢,要連戰扮演蔣經國之角色已無可能。他能夠扮演的,只能是二.二八時代陳儀那樣的角色。而他能夠求助的,也已不是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而是中國共產黨軍委主席江澤民了。 試想:那時的台灣,將是何等之情景? 欲避免台灣出現此種從虛無主義走向極端主義之災難,唯一的選擇是:拒絕連戰!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