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國家認同與2004大選 | 台灣自由、民主、獨立運動的歷史,也可以說,就是一部台灣人自我認同的歷史。這部歷史今天還沒有完成。台灣的自由、民主、獨立運動,正進入歷史的關鍵時刻。或者完成這個歷史進程,一個自由、民主、獨立的台灣,從此在世界上站了起來。或者再度淪亡、喪權滅國,淪為所謂「一個中國屋頂」之下的「台胞」。所以我說,二○○四台灣總統大選是台灣的國家保衛戰。你究竟是選擇認同台灣這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維護這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人來做總統;還是選擇不認同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企圖消滅這個國家,使之成為「中國一部分」的人來做總統? 國家認同沒有中間路線 這是兩種國家認同、認同台灣與認同「一中」的對決。這是台灣前途命運的最後決戰。不是勝利,就是滅亡,沒有中間路線。 這就是我們台灣人今天必須正視、不容迴避的現實。 下面分三點說明:第一,什麼是台灣的國家認同?第二,二○○四是認同台灣、保衛台灣與認同「一中」、消滅台灣的決戰。第三,連宋聯盟是中國吞併台灣的最後機會。 第一、什麼是台灣的國家認同? ──人啊,認識你自己! 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銘刻在黛爾斐神廟上的話。一部人類文明史,同時也是人類認識自己的歷史。一部台灣自由、民主、獨立運動的歷史,同時也是台灣人自我認同的歷史。 自我認同,Identity,即確認自己的身分,Who some body is?我們有身分證,identity card,表明你是獨立的人,不是依附他人的奴隸、工具。你的個人自由與獨立人格,不容他人侵犯。 個人生活於群體之中,所以身分認同(identity)可以擴大到家庭、血緣、族群、社團、宗教、文化、黨派、國家的認同。 國家不同於民族。國家是政治法律概念,是政治共同體;不是血緣、文化、語言、習俗的共同體。歐洲近代史上形成的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是適應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以國王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取代權力分散的封建領主制度的歷史產物。以單一民族統一為一個國家,對國家制度來說,只是歷史的巧合而非必然。 美國的誕生,標誌區別於近代民族國家的新國家類型進入現代歷史,即憲政國家(Constitutional State)。美國是移民社會,除原住民印第安人外,曾經是歐洲多國(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的殖民地。美國人沒有共同的血緣、文化、語言、習俗、傳統。美國並非立國於民族之上,而是立國於其《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確立的憲政制度和憲政價值觀基礎之上。 構成憲政國家的要素,不是共同的血緣、民族、文化、語言,而是統一的憲政制度、共同的憲政價值觀支配下的國家疆域(boundary)、國家領土(territory)、國家公民(citizens)。哈貝瑪斯(Habermas)指出: 「多元文化社會的國家(如瑞士和美國),證明了培養憲政原則所需要的政治文化並不要求所有公民分享相同的語言、族群或文化根源。相反,政治文化本身就可以作為憲政愛國主義的共同基礎。這種愛國主義同時強化了我們的信念,讓我們知道雖然多元文化社會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卻可以並行不悖,維持同異互見之局。也就是從不同民族的傳統與歷史出發,都可以貢獻自己的民族資產,與其他民族輝映互補,誰也不會以己驕人。這樣的建構有賴於某種重疊共識(over lapping consensus)的形成。如此「人民主權」與「基本人權」得以落實又無礙其普遍意義。 隨著憲政民主制度的發展,歐洲近代史上形成的民族國家也已演變為憲政國家。現代國家不再以民族區分,而是以制度區分。與憲政國家對立的是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所謂邪惡國家,不是其民族、宗教、語言、文化邪惡,而是其制度邪惡,奴役本國人民,並威脅鄰國。在憲政國家內部,不存在民族、文化、語言、宗教的對立,只有「包容」與「輝映互補」。憲政國家國民的「重疊共識」,即共同的憲政制度及憲政價值觀。 以此建構台灣的國家認同,不難獲得超越族群、省籍、語言、文化、信仰、黨派的「重疊共識」。 (一)台灣的國家認同,首先是事實認同。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不隸屬於中國、美國或其他任何外國。這是簡單明白的事實。同美國、瑞士一樣,台灣屬於「多元文化社會的國家」。她擁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國家領土,兩千三百萬國家公民,擁有不可剝奪的獨立主權,既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是美國的一部分,更不是連宋聯盟所謂「一中屋頂」下的一間廂房。事實只有一個,認同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這個事實的存在,就是超越族群、省籍、語言、文化、信仰、黨派的「重疊共識」。 (二)台灣的國家認同,不但是事實認同,也是價值認同,是現實態度與價值關懷相一致的雙重「重疊共識」。台灣在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統治時代,也具有國家政權形態,但國家主權在外來政權統治者手裡,不在台灣人民手裡。外來政權不把台灣人民當作國家主體,只當做「反攻大陸基地」。不願受奴役的台灣人,不認同那個外來政權的「中華民國」是有理的,人民有權要求改變非正義的政權。今天的台灣,終結了外來政權統治,是主權在民的現代憲政國家。每一個台灣公民的自由權利均得到國家法律的保障,無論屬於哪一族群、文化、語言、信仰與傳統。台灣的國家認同,就是認同這個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憲政國家制度,在這個憲政制度之下行使每一個公民權利與義務。這種「重疊共識」,屬於價值認同。在廣泛的意義上,也可以視為一部分「文化共識」,即憲政國家的制度文化或政治文化共識,屬於多元文化的「重疊部分」,並不妨礙在文化其他部分的多元競爭。 (三)在國家認同問題上,台灣是國家概念,不是地域概念;台灣人是國民概念,不是籍貫或族群概念。中國和中國人,也是國家和國民概念;不是地域或族群概念。台灣與中國,是不同制度、不同價值體系的兩個國家。台灣是憲政民主國家,中國是共產黨專政的極權制度國家。這兩個國家互不隸屬,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也不是台灣的一部分。認同台灣或認同「一中」,二者只能選其一,沒有中間路線。這是第一點。 第二、二○○四是認同台灣、保衛台灣與認同「一中」、消滅台灣的決戰 為什麼二○○四是台灣歷史的關鍵時刻,是台灣的國家保衛戰?需要從台灣的歷史中去找答案。 17年前,1986年,美國史學家阿瑟•施萊辛格訪問台灣;返美後寫了一篇《台灣的黃昏》,批評這個「獨裁國家」(Authoritarion State)「上上下下充滿不確定感」。他指出:「台灣的年輕一代必須在民主化的環境中,為台灣前途進行嶄新和認真的思考。」 與施萊辛格同行的麥高文(1972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也說:「台灣應朝重視人權和多黨制度發展,走一條與中國不同的道路。只有這樣,台灣才能獲得民主國家的支持。」 那時台灣處於陰暗的「黃昏」。美國不再支持這個獨裁國家,轉而聯合共產中國對付共產俄國去了。「上上下下充滿不確定感」,意味著最後一個外來政權已失去方向(反攻大陸)和靠山(美國斷交、廢約、撤軍),難以統治下去了。 就在那一年,施萊辛格與麥高文告別台灣不久,民主進步黨成立。在社會民主運動強大壓力下,蔣經國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報禁。在20世紀最後15年,台灣走上新路,終結了長期被支配、被奴役的歷史,一個主權在民的新台灣站了起來。施萊辛格和麥高文期待的「民主化的環境」、「重視人權和多黨制度」、「走與中國不同的道路」,已成為現實。 1996和2000年兩次總統大選,都是認同台灣的歷史前進力量壓倒認同「一中」的歷史倒退力量的勝利。1996在中國飛彈威脅之下,李登輝和彭明敏兩組,認同台灣的總統候選人獲得75%的選票,大勝認同「一中」的林洋港和陳履安。2000年在《一個中國白皮書》威脅之下,陳水扁獲得拒絕台灣向下沉淪的社會力量支持,擊敗連戰、宋楚瑜、李敖、許信良四組候選人。但今天的形勢,不同於1996與2000。 (一)1996與2000,不認同台灣、認同「一中」的歷史倒退力量是分裂的。林洋港與陳履安分裂,連戰與宋楚瑜分裂。現在連、宋結盟,認同「一中」的歷史倒退力量一致支持連、宋作最後的掙扎。他們認識到「時不再來,機不可失」;這是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復辟派的最後歷史機會。儘管復辟派內部利益衝突、矛盾重重,但在復辟「一中」的最後一戰上是有他們的「重疊共識」的。所以反復辟派絕不可心存僥倖,把希望寄託在復辟派的分裂上。擊敗復辟派的戰略,必須建立在台灣人團結與覺醒的基礎之上,以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時的絕對優勢,壓倒連宋復辟聯盟。 (二)1996與2000年,國民黨領導權還掌握在李登輝手裡。那時一部分復辟派已分裂出國民黨,打反李旗幟另立門戶,號稱「非主流」。另一部分隱藏國民黨內,對李陽奉陰違,號稱「新主流」,即連戰一派。2000年連戰拉伍澤元、羅福助站台造勢,與陳履安聯手保證若當選將以國民黨「剩餘價值」同共產黨談判和平統一,並拜統派「理論大師」關中為首席軍師。 當時我曾對連戰搞的這套名堂質疑於蘇志誠。蘇笑答:「關中是新主流,宋楚瑜是新非主流。」原來連戰、關中的「新主流」,與宋楚瑜的「新非主流」在復辟「一中」的政治立場上並無差別,只是礙於李登輝當時掌握國民黨資源,連戰尚需利用李的「剩餘價值」而已。 等到2000連、宋敗選,連戰即迫不及待逼李交出國民黨主席取而代之,把國民黨「正名」為「中國」國民黨,清李出黨,宣布「同過去十幾年歷史一刀兩斷」,稱這十幾年李登輝領導下的民主化、本土化歷史是他的「一場噩夢」。連戰從「噩夢」中醒來,要「臥薪嚐膽」,報仇雪恨了! (三)連戰、關中一派掌握下的中國國民黨權力核心,已蛻化為聯共反台的復辟「一中」司令部。日前關中再次動員反李,宣稱「中國國民黨應以正式決議昭告黨員與國人,與李登輝清清楚楚、乾乾淨淨一刀兩斷,嚴正批判李登輝賣黨叛國,和李劃清界線。不然明年大選李開口亂講話,國民黨跳到黃河也洗不清。」賊喊捉賊,做賊心虛的醜態畢露無遺。 「賣黨叛國」,難道不是連戰把國民黨「正名」為「中國黨」,投降「一中」的自我寫照嗎?怕李登輝「開口」,自己「跳到黃河洗不清」;這不是做賊心虛嗎?掌握大群記者、立委、政客、學者、名嘴、文膽、大哥、小妹的連大主席,若無聯共反台、「賣黨叛國」的把柄在人家手裡,怎麼一介平民、黨籍都被註銷的李登輝一「開口」,就會「跳到黃河洗不清」呢?可見連戰、關中對李登輝之恨,乃由懼而生。由於自己背叛台灣民主化、本土化歷史而生之恐懼,恨不得封李之口以瞞天下。 (四)在台灣2300萬國民中,認同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願意建設台灣、保衛台灣的生存與發展的,是絕大多數。而認同「一中」、無視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的事實,或企圖改變台灣主權獨立現狀、把台灣搬進「一中」屋頂之下,即消滅台灣作為主權國家存在於世界的,只是極少數。所以,國民只要在台灣的國家認同上獲得共識,以此共識去檢驗國家的總統候選人,連宋復辟「一中」的企圖絕無可能在2004年得逞。 正因為如此,連宋聯盟只能訴諸欺騙手段,把台灣人民具有重疊共識的國家認同,歪曲為台灣人民內部族群、省籍、黨派、統獨之爭;並不惜製造所謂「中國威脅」、「美國關切」之類謠言與詭辯,恐嚇選民。台灣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存在,只是簡單事實;台灣人民認同這個自由國家的存在,只是對事實認知與價值認同的個人意志表達;毫不涉及國家現狀的改變,更與「中國威脅」、「美國關切」何干? (五)引誘「中國威脅」與「美國關切」的,不是別人,正是連戰。 誰說連戰是阿斗,沒有創造發明?連戰創造的「切香腸效應」,從台北傳到北京,從北京傳到法國埃維昂布希、胡錦濤高峰會,再由華盛頓傳回台北,是這一輪「中國威脅」、「美國關切」的源頭。 連戰為了掩飾自己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罩門」(不認同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卻還要選這個國家的總統),以兜售所謂「反台獨」來引誘「中國威脅」與「美國關切」。他千方百計遊說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弗雷斯特、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包道格,詭稱從護照加註台灣到公投議題,是所謂「漸進性台獨」,像切香腸一樣一片一片切下去,就切到了「台獨底線」。 這回傳來中國的「紅色警戒線」、美國的「關切」,用的竟是一樣的「切香腸」語言。我起初有點懷疑:胡錦濤未留過洋,長期任職甘肅、貴州、西藏,難有切香腸之實踐,何來此語言?一查才明白:原來連戰在芝加哥大學校園裡一個又一個碰見諾貝爾獎得主,回到家就一片一片切香腸,現在他拿台灣的國家認同、國家主權當香腸切。 第一刀國民黨「正名」為「中國」黨,代表「全中國」,切掉台灣主體。 第二刀炮製「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把台灣切進「一中屋頂」。 第三刀宣布當選立刻訪問中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訂「綜合協議」,台灣作為獨立主權國家即不復存在於世界。 第四刀向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弗雷斯特表達「中國國民黨一貫反對台獨」,指稱陳水扁堅持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是「切香腸」式的「漸進性台獨」。 弗雷斯特在北京拜會胡錦濤,胡錦濤從弗雷斯特轉手弄到連戰這把切香腸刀,到埃維昂切到布希那句「不支持台獨」,連聲稱讚「好刀,很正面」!包道格把這把切香腸刀送回連戰手裡,卻被連戰當做美、中聯合鑄造的新式武器揮了起來!連戰稱陳水扁政府切「漸進性台獨」的香腸是假,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乃千真萬確之事實,一刀也不用切。連戰舞刀,意在切台灣主體,切台灣主權,切台灣國家認同的「香腸」,把台灣切進「一中」絞索,把台灣切到喪權滅國。 所以二○○四,是認同台灣、保衛台灣與認同「一中」、消滅台灣的決戰。 第三、連宋聯盟是中國吞併台灣的最後機會 自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有過吞併台灣的三次歷史機會,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1950年韓戰之前,美國杜魯門政府宣布把台灣和朝鮮半島畫出美國防禦圈之外。這是中國吞併台灣的第一次歷史機會。但由於金日成取得史達林同意搶先入侵南韓,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斷送了毛澤東的攻台計畫。 第二次,1970年代美國聯合中國對付蘇聯,卡特政府對台「斷交、撤軍、廢約」,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壓蔣經國上談判桌。因蔣經國警覺「談判是被兼併的前奏」,堅持「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斷送了鄧小平的「八十年代統一時間表」。 第三次,1990年代江澤民文攻武嚇一齊來,同柯林頓聯手壓台灣上談判桌,被李登輝「十八套劇本」破解。李登輝意識到江澤民、柯林頓這對「戰略夥伴」耍的「政治談判」、「一國三制」、「中程協議」,就是「被兼併的前奏」,堅決拒絕。李登輝時代明確劃分「政治性談判」與「事務性談判」的界限,在維護國家獨立主權的政治領域寸土不讓,在事務性議題範圍內平等協商,開創了在維護台灣國家安全與存續基礎上發展同中國之間經貿互利合作與民間平等交往的兩岸和平奇蹟,斷送了「江八點」。 現在台灣完成「寧靜革命」,和平轉移國家政權,一個自由、民主、獨立的台灣已經在世界上站了起來。中國要吞併,將愈來愈不可能。 中國吞併台灣的唯一機會,是台灣內部出現聯共反台的領導人,背叛台灣人民,自動把台灣套上「一中」絞索,送進「一中」屋頂,喪權滅國,斷送台灣自由、民主、獨立運動的一切成果。 1949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找這樣一個人,找了54年。 毛澤東找到蔣介石,毛對尼克森說:「蔣介石是我的老朋友,我們都主張一個中國、主張中國統一。」但蔣介石主張的是「滅共統一」,美國不讓他去「滅」,就永遠統一不了。毛也滅不了台,只好說:「等一百年,讓後代去解決吧。」 鄧小平找到蔣經國,托李光耀問候當年在莫斯科的這位學弟,表示願重開國共和談共商統一大計,被蔣經國拒絕。鄧小平對戈巴契夫嘆曰:「我這一生,看不到台灣問題的解決了。」 江澤民找到李登輝,互通密使,互設海協、海基兩會。從新加坡到上海、北京,辜汪會、辜江會都會過。但李登輝堅持只談兩岸交往事務,國家主權不容談判。最後打出「民主牌」和「兩國論」,讓江澤民、柯林頓氣結。在紐西蘭奧克蘭,江、柯兩巨頭同聲指責李登輝給美中兩國惹了「麻煩」。但又怎樣?美中兩霸聯手也侵奪不了台灣的國家主權。 2004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後機會。這個機會本來已經失去。在2000,連戰就是中國的「意中人」。那時汪道涵、錢其琛的決策幕僚對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代表團表示:「連戰雖受制於李登輝,但據長期觀察,發現連戰講話和李登輝不一樣,如連當選,不出幾年,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000年2月21日中國發表《一個中國白皮書》,陳履安與連戰同台會見記者說:「《白皮書》標誌台灣的命運已處於最危急關頭,為拯救兩千三百萬人身家性命,要投連戰的票。國民黨爛,但還有一點剩餘價值,就是去同共產黨談判和平統一。在所有候選人中,只有連戰有這個資格。由中共角度看,宋楚瑜、陳水扁的分量是不能與連戰相提並論的。」 中國和陳履安都未必料到,2000已失去的歷史機會,2004竟會再度來到。這回的連宋配,比連蕭配更合乎中國胃口,而且已與李登輝「一刀兩斷」。這是1949以來,中國吞併台灣的最好機會,也是最後機會。這樣的機會,54年來從未有過。蔣介石要滅共統一。蔣經國「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拒絕被中國兼併。李登輝、陳水扁堅持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事實不容改變,國家主權不容談判。只有連戰、宋楚瑜,一個甘願把台灣套進「一中」絞索,當選後立刻到中國「簽訂綜合性兩岸協議」;一個鼓吹台灣搬進「一中」屋頂。這樣一對處心積慮把一個自由、民主、獨立的現代國家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國土、兩千三百萬國民,不費人家一槍一彈、一分一厘就合併到中國去的寶貝,如今打著燈籠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寶貝,世界上只有一對。過了2004,這對寶貝的「剩餘價值」就歸零了。 明年3月20日若連、宋當選,台灣這個自由、民主、獨立的現代國家就被套進「一中」絞索,明年將是台灣最後一屆總統大選。即使連戰的「一中邦聯」被中國百分之百接受,下次選的也不再是台灣總統,而是中國台灣邦主了。明年3月20日若連、宋敗選,連記「中國國民黨」就沒有了。國民黨將徹底改造,從認同「一中」的中國黨改造成為認同台灣的民主政黨。 2004不但是中國吞併台灣的最後機會,也是台灣拒絕被吞併、鞏固其自由民主國家制度的最後機會。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是台灣人民打敗連、宋復辟聯盟,台灣將不再有代表中國利益的政黨存在之空間,外來政權復辟的機會將永遠喪失,台灣的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將得到保障。或者是連宋復辟聯盟打敗台灣人民,接受「九二共識」,出賣國家主權,把台灣搬進「一中」屋頂,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或者擁有整個台灣,或者失去一切!台灣的命運,取決於在這八個月時間裡,喚醒每一個台灣人去投下這關鍵的一票。台灣的命運,就握在每一個台灣人的手裡。 全世界台灣人團結起來,行動起來,2004年3月20日會師台灣。為咱e母親台灣,為咱e祖國台灣,投下勝利的一票。 2004的勝利,將標誌台灣人完成自我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歷史進程,保衛住了台灣這個自由、獨立國家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從此免於喪權辱國的復辟威脅。一個自由、獨立的台灣存在於世界,將為人類文明譜寫出新的歷史篇章。 自由、獨立的台灣萬歲! 自由、獨立的台灣人民萬歲! 預祝明年三•二○,全世界的台灣人凱旋在台灣。謝謝大家。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