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Monkey專欄

以突破性對策重振台灣經濟

 
 最近這幾年來,台灣由於政黨間的政治鬥爭激烈,使得許多的事情都無法獲得理智而冷靜的思考與討論,不管是什麼樣的政治立場,到最後往往都會不自覺地被「政治」牽著鼻子走,然後走向「非黑即白,不歸楊即歸墨」的兩極化去。

 以大家一直最為關切的台灣經濟議題而言,更是如此。只要是國、親、新三黨的支持者,幾乎都會不假思索地認為:「台灣的經濟只有西進大陸才有前途,不早日開放三通,台灣的經濟就會完蛋!」

最近更新目錄


 相對的,民進黨與台聯二黨的支持者,則會本能的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不管制對中國的投資,讓資金與技術留在台灣,錢進中國的結果,就是掏空台灣壯大中國,養虎為患!」,因此,對於民進黨政府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持懷疑的態度,並大肆抨擊其無能,對於台灣親中國勢力太過軟弱,一味討好資本家云云。

 在此,吾人必須指出:大體上,維繫經濟運作的兩個主要因素不外乎是「供給」與「消費」二者,在一般企業的思維中,「供給」所需的成本要能儘可能的降低,而「消費」購買供給的價格則要儘可能的提高,如此企業才會賺錢而肯在逼個地方投資留下來。

 由於台灣在第二次世界戰後的經濟發展模式是走對美國輸出加工消費品之路線,以低成本,週期短的產品行銷到美國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這幾十年來一直都如此,即使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喊「產業升級」喊了那麼多年,還是在原地踏步,心態都沒有改,而且企業經營投資所遭遇到的問題諸如:政府部門行政效率不彰、司法獨立性與透明度不夠、金融問題、土地成本太高…等等, 都未獲得解決。

 因此,一旦中國更低勞動成本與土地價格的誘因出現,就一股腦的往那邊跑!畢竟,追求「供應」的成本降低,是所有企業的共通特性!

 只不過,中國雖然有在土地與勞力成本低廉的優勢,但是在「消費」方面並沒有多少優勢,從而,中國也就只能作為台灣企業的替代加工廠,而不是台灣產品的消費市場!但如此一來,則又因為大量Made in China 的廉價產品大量回銷台灣與世界其他市場──特別是台灣一直以來所賴以維生的美國市場──從而打擊了台灣本土的產業,造成了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消費市場不振與通貨緊縮等情況!

 這也是為何許多民進黨過去的支持者,要極力攻擊政府對中國「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並全力反對「三通」的主因!

 不過,姑且不談台灣與中國在香港於1997年回歸中國後,事實上早已三通,早已直航,因此去反對「三通」與「直航」根本沒意義!如以一般在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下的企業而言,除非今天全世界都在對中國進行經濟抵制與圍堵,否則要光藉由台灣片面的對中國進行投資管制,效果是相當有限的,大不了企業一走了之,到第三國去落地,然後再投資中國,情況也一樣沒變!

 此外,人類有史以來對經濟活動管制最為徹底的共產主義國家的政府,都沒有能力去根絕黑市與非法投資,更遑論標榜著自由與開放的台灣了!

 那麼,是否台灣就只能隨波逐流,無力可為呢?依吾人之淺見並不如是認為!

 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以創意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換言之,產品本身或許沒有值多少,但是它的風格和特性卻是別人無法模仿,如此一來就能賣個好價錢!比方說,日本的Hello Kitty就是一個例子,或許它的週邊產品會有不少廉價的彷冒品,但是消費者就是喜歡正宗的日本原裝Hello Kitty週邊產品,即使價錢再貴一樣都捨得花錢去買,為的就是買那種「正宗Hello Kitty」的感覺,如果你買了仿冒品,說不定還會遭受到同儕的恥笑,如此一來,也就能讓產品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目前許多人的觀念如果若不是停留在高喊著事實上早已經「三通」,早已經「直航」的口號在多此一舉的要求政府;就是想進一步要求政府設法管制資金流入中國,否則便在在那邊大罵政府的政策不負責,害死大家。

 吾人要請問一下:假使上述兩個極端真是如此有效的話,那政府會笨到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捨易從難去搞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擴大就業方案」來解決失業問題嗎?

 要論台灣經濟的解決方案,不是老停留在那一套一成不變的舊思維,在象牙塔內清談,還是看看外面的世界已經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吧!這不管是對於統派或是獨派而言都一樣!
(http://southnews.com.tw)

(2003.04.09)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