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內有人出來另組「第三社會黨」。有人叫好,有人不看好。我的看法很簡單:「生不逢辰。」
如果去年夏天與秋天民進黨最危難的時候,「親綠學者」與民進黨內的所謂「改革派」都不成氣候,那麼,在北、高市長選舉後,第三社會黨已經沒有多少空間。現在偏偏在總統與立委初選基本結束,民進黨內的非主流派一敗塗地的時候,突然分裂出來一個第三社會黨,當然更加難成氣候,連給非主流派一支強心針的作用都做不到。所以,前新潮流系的大佬洪奇昌都不看好,絕非無情無義。
投資者選擇甚麼時候入市大展鴻圖,非常重要。政治人物要舉辦甚麼重要活動,或發表甚麼重要講話,時間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做出錯誤的決定,就不要期望有好的回報。而選擇是正確還是錯誤,往往與對形勢的判斷是正確還是錯誤有關。
民進黨是否要改革?當然要改革。問題是:甚麼時候是改革的時機。當民進黨處在四面楚歌的時候,用敗選來推動改革,那是落井下石而不是改革。試問,當時的民進黨如果因為敗選而瓦解,還有甚麼改革?如果聯共制台的中國黨取得政權,放共產黨進來,還有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的生存空間嗎?然而,現在民進黨經過初選與政策辯論,產生未來的「共主」,才是改革的機會。
林濁水與李文忠在投票前辭去立委職務,也許不一定是有意打擊選情,只是要表達不是因為民進黨敗選而辭職,而是表達改革的決心,但是,客觀上起了打擊選情的作用。而如果能「戒急用忍」到馬英九被起訴後,看當時政治情勢再做決定,就可能因為另做決定而有不同的結果。
如今民進黨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思「改革」,但是,他們仍然出來競選立委,有違當時辭職的本意,綠營的支持者就更難認同他們當時的決定了。林濁水因此退出立委選舉,實在是件憾事。
去年九月二十八日,是民進黨成立二十周年。當時,紅軍總指揮部發動丟回扁帽、扁娃等運動,想趁機羞辱民進黨一番。但是,後來這個活動自動消失,說明民進黨的基本群眾沒有迎合紅軍而背棄民進黨。如果看到這點,就不應該再做其他使民進黨難堪的動作,而是應該同舟共濟,對民進黨進行「固本培元」而不是「推倒重來」。否則只能失去綠營的民心。
如果因為判斷的失誤而在後來能夠承認並且檢討,也可以挽回支持者的心,因為我相信民進黨的支持者是很寬容的,這是台灣人的美德。然而,許多政治人物總以為承認自己的錯失就會失去威望,而不是用誠信來爭取民心,結果只能一錯再錯。
現在第三社會黨的成立,在我看來還是一錯再錯。因為現在有「第三勢力」的空間嗎?這要看民進黨內的十一「寇」是否會加入,從洪奇昌的講話,似乎否定了這點。「中左」的台聯可能接受他們的「親美不反中」嗎?他們又有黨產可以吸引國民黨的本土派嗎?這些現實的難題,使我不看好該黨的前景。
在政黨政治中,得有幾個立委在內而成立新的政黨,才有與人家合作的資本。第三社會黨得拿出幾個有威望的政治人物出來競選立委,才可能有點「曙光」,否則恐怕只是虛幻一場,因為政治是非常現實的。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5.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