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林保華專欄

我的你的他的「一路走來」

 出來競選,每個政治人物都要出來說自己「一路走來」如何如何,「老王賣瓜」可以理解;然而,政治人物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天縱英明」,因此,也要實事求是的檢視自己的優缺點,才能進步、成熟。

 馬英九最喜歡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主要是講他如何「清廉」與「不沾鍋」,但是,黨產與特別費已使他「不一」了。民進黨初選總統,四大天王也表明自己一路走來沒有問題,實際上還有問題,但與馬性質不同。

 譬如,謝長廷被批評的「憲法一中」與「一國兩市」,是多年前的問題,前者是指面對台灣「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而言,然而,在越來越多的台灣人自認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以後,顯然憲法有改變的必要,所以,謝後來也說要改。至於後者,則是二○○○年謝長廷在接任民進黨主席前,希望在兩岸關係上有個突破,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例如蘇貞昌主席在二○○五年連宋訪問中國時,也曾表示想訪問中國。問題是,共產黨會讓民進黨得到政治上的利益嗎?訪問中的步步陷阱,能避得開嗎?

 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毛澤東到重慶與蔣介石舉行國共會談,他在老蔣面前高喊「蔣委員長萬歲」,心裡想的是,如何欺騙他、消滅他,果然四年後把老蔣趕到台灣了。謝長廷這些話也許有他的策略考慮,我並不認為他真想與中國統一,但是,策略太靈活有時會帶來負面的政治影響,這點必須注意。

 「和解共生」的提出也一樣,是剛出任行政院長時的雄才大略,但是,台北不同於高雄,高雄的藍營地方勢力比較不會像立法院的外省激進派採取焦土政策來糟蹋自己的土地,因此,在高雄行得通,在台北就難。這點是經驗,大家都應該吸取,作為民進黨的共同資產。

 去年十月紅軍「天下圍攻」前後,傳出藍營「二次罷免」不過關就要「倒閣」,蘇貞昌提出「蘇馬會」來緩解,因為事先沒有請示陳總統而引發綠營支持者的猜疑,認為他為保住閣揆而有異心。蘇當時緊張到急於會馬英九,也找過林義雄,顯然也與媒體炒作扁蘇關係有關。如果這是判斷失誤,也是可以理解。多經一事,多長一智,對他來說,「沉穩」是寶貴的教訓。

 我不是政治人物,但關心政治的人物,「一路走來」的教訓絕不簡單,因為是整個方向的失誤。我從印尼「北投」到中國,在共產黨的大牢籠裡苟活二十一年才逐漸清醒。一路走來,對台灣的認識,也從生活在中國時的支持「解放」,剛到香港的「不統不獨」,到後來的支持台獨,這些是大轉變,但說得出心路歷程的變化及其原因,因此,不會擔心別人的質疑。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