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舉已經進入政黨內部提名階段,內部的整合比起與他黨候選人的競逐,應該相對溫和。但是,如果處理不當而陷入「內戰」,對本黨的傷害也很大。因此,各黨內部有整合的機制,如非有充分理由,一般以維持原來制度為好。
中國國民黨廢除自己制定的排黑條款來為馬英九解套,秘書長吳敦義不惜以「小人」自居,使人對中國國民黨有進一步的認識。號稱人才濟濟的中國國民黨,到了沒有馬英九似乎就活不下去的地步,實在使人感到好笑。
有意競逐總統大位的民進黨四大天王,都有比較完整的資歷,大不同於馬英九只做過市長這個地方官。他們各有各的優點,結合起來是相當完美的人選,可惜總統只有正副兩個,不是四個或更多個。但這也說明民進黨作為一個整體團隊的重要性。因此,競選總統時,雖然有兩個作為代表出來競逐,這是「分」的一面;但在執政時,仍需依靠整個團隊,這是「合」的一面。
由於整合過程的「分」,各競逐者要努力突出自己,因此,要注意尊重他人,在展現自己的優點與端出自己的牛肉時應著重正面論述而不要用惡言損害他人;如此,在未來「合」的時候,大家因為沒有傷感情而可以更合作無間。當然,作為總統,比起其他人,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也因此,對代表民進黨出線的總統候選人,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相輔而行,但是,又因為歷史的原因與現實的情況,台灣的主權獨立還不夠完整,因此,堅持與發揚台灣的主體價值,應是對台灣未來總統的第一要求。對兩岸關係,李登輝前總統開始脫離「一中」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陳水扁總統提出「一邊一國」邁進了一步;未來台灣總統也應該提出自己的具體目標。
民進黨執政,在國內不但受到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的「焦土」對待,還有施明德「紅軍」的圍攻;在國際上則被中國封殺,連美國為了不得罪中國,也會給台灣臉色,因此,台灣未來的總統必須有堅韌的抗壓性。雖然策略可以靈活,但是,改革目標必須清楚,主權原則必須堅持。不要隨風搖擺,更不可討好對方而對自己人落井下石。總之,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民眾應該挑選自己最可以放心的總統候選人。
也由於台灣存在比較嚴重國家認同與族群問題,各政黨內部又派系紛呈,因此,維持黨內的合作與國家的團結,任務十分艱巨。總統必須有大器量,能夠容忍與尊重不同意見,甚至讓出部分權力來促進團結。這樣才能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新台灣。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3.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