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施明德蓋棺論定首頁林保華專欄

「倒扁」已經淪為商業噱頭

 由施明德領頭的新一輪「倒扁」運動,雖然顏色雜陳,但是,因為一開始就與上億元金錢交織在一起,就是開始有學者做發言人,最後還是淪為商業噱頭。

 自從據說是具有創意的廣告人走上第一線以後,幾乎每天一個花樣,雖然的確有創意,問題是政治創意,還是商業噱頭?

 報名登記靜坐座位,就如出售戲票、車票,就差對號入座。「試坐」猶如試吃。推出禮義廉恥的「精神堡壘」,是行銷七十年前的蔣家骨董。因為沒有新鮮感,而且充斥腐儒氣息,所以,試坐失敗後,又推出所謂秘魯的「納斯卡線」圖騰,借其不為人了解的神秘性來胡弄台灣人。然而,這的確是中外結合的兩大圖騰,只是號稱綠色與本土的施明德,搬出蔣家和老外的圖騰,其所標榜的正義性在哪裡?與台灣又有甚麼關係?只是故弄玄虛而已。

 如果說將嚴肅的政治議題轉化為嘉年華,將多年來累計起來、並且可能在凱德格蘭大道爆發的政治戾氣化為無形,不失為功德無量。然而,後來卻不是如此,廣告人大做紅色廣告,鼓吹燒向總統府的「怒火」,卻迴避施明德視之為「燦爛悲壯」的鮮血,更迴避紅色中國白骨纍纍的共產革命。也難怪賀德芬明確指出它違背了和平非暴力的精神。而商業圖騰要覆蓋台灣真正的古蹟,並煽動三十萬紅衣人上街。要晝夜不息,雖難以成功,卻真是笑裡藏「單刀」。而那個四四方方的「精神堡壘」,看來看去就像賭場的骰子。

 「試坐」雖是是商業噱頭,借以炒熱新聞;但它也是放試探氣球,因為主事者對這場運動缺乏信心而試探民眾的真正反應。果然有些媒體雖然極力配合,效果還是欠佳。因為捐出一百台幣與上街靜坐,甚至要冒出現暴力衝突的風險,到底是兩碼事。所謂一百萬人實際上是一百萬人次,有人一人寄出數萬元,也有人則寄出多次一百元;反正這些都無法核實。

 然而,不論運動的成敗,在這場商業操作中,施明德與廣告人等有關人都真正成為「台灣紅」人。他們用那上億元的捐款把自己染紅了。如果台灣被染紅,又可以向紅色中國待價而沽,這的確是一盤成功的生意經,只怕反貪腐最後成了變相貪腐,使動機單純的參與者失望。

 今年九月九日是中國毛魔頭的三十周年忌日。毛澤東無法為他親自發動與指揮的史無前例文化大革命收場而嗚呼哀哉,妄圖在台灣也搞起文革的政治人、媒體人,欲步毛魔的後塵製造台灣的浩劫乎?衡量利弊,台灣民眾會珍惜已有的民主制度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