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廢統→終統專題》林保華專欄

台灣的國家認同大辯論

 今年元旦與春節,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先後拋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及「廢統」(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引起台灣內部的爭議與美國的關注。從表面上看,政府的兩岸政策出現變化,實質上牽動了國家認同的問題。

 藍營的反彈在預料之中,他們一直認為台灣對中國還不夠開放,表現在台商對中國的投資金額還訂有上限,特別是「三通」(其實是直航)還沒有實現。因而認為它是台灣近年來經濟沒有改善的主因。而這些政策的轉變,更是對中共的挑釁,惡化兩岸關係。

 美國一份雜誌披露美國總統布殊對阿扁講話的反應是「他又來了」,親藍媒體更大肆炒作美國的不滿,甚至認為布殊會在四月胡錦濤訪問美國時當眾修理陳水扁,一片幸災樂禍之聲。但是,美國國務卿萊斯二月中旬在國會表示,美國有義務協助台灣自我防衛;她還說,在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也支持台灣的民主,而且在符合美國的政策之下讓台灣有機會參與國際社會。

 綠營雖然對阿扁的「堅定表現」大為讚賞,例如總統府資政、獨派大佬辜寬敏(已故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同父異母弟弟)就改變他對陳水扁的批評而轉為認同,因為阿扁堅持了本土路線;前總統李登輝則擔心阿扁還會有變化。但是,民進黨內部則傳有不同聲音,認為「積極管理」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對「廢統」雖不反對,但認為手法不夠細膩。而民進黨的新班子為加強黨內民主與實現「黨政合議」,內部可能在三月中旬後開展對兩岸政策的大辯論。但是,黨內對有無必要辯論也有不同看法。

 然而,比起阿扁的兩次講話,馬英九出訪歐洲所產生的風波,更關係到國家的認同問題。這不但是馬英九可能成為二○○八年的總統,還因為馬英九顛三倒四的言論與國民黨內部的不同反應所致。

 馬英九在出訪前,就因為提出「統一是終極目標」、「希望國青團培養出一個胡錦濤」的言論引起輿論大嘩,也引發民眾的不安。因此,出訪的講話格外引起關注。馬英九也了解這一點,所以立場有所調整,但是,自誇「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馬英九,也犯有機會主義搖擺症,立場一直在變,不但把藍營人士搞得團團轉,引起連戰、王金平、宋楚瑜從不同角度的批評,連中共也表達不滿,也更加強綠營的攻擊火力。

 馬英九立場的不斷變化,表現在從「終極統一」轉為「維持現狀」,再轉為台獨也是選項,最後再說明台獨是台灣人民的選項,但不是國民黨的選項。也從「終極統一」改為統獨由人民決定,但是後來他眼中的人民竟是「兩岸人民」,與民進黨及美國認為台灣前途必須得到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同意不同,顯示他的「大中國情結」。至於中國大陸人民如何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他沒有具體說明。

 這場風波中國民黨有一個不尋常的做法,那就是二月十四日在親綠的「自由時報」刊出由馬英九親自審閱的半版獨家廣告「台灣的務實道路」,其中一句「台灣的未來有很多可能的選項,不論是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這個廣告顯然是為了拉攏綠色選民,但也因此引發藍營內部的爭議。

 但是,真正引起台灣民眾憂慮的,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係。馬英九在倫敦發表演說或回答問題或接受採訪時,對兩岸關係發表許多看法,他表示中共防獨重於促統,這是這幾年來政策上一個很清楚的轉折。 他還說,中共現在認為有一個維持現狀的台灣對大陸是有好處的,也讓大陸有一個可以對照比較的物件。

 首先,馬英九憑甚麼說現在中共「防獨重於促統」?它的「統一戰線」改名為「防獨戰線」了嗎?它的擴軍備戰只是為了「防獨」嗎?至於說維持現狀可以讓中共有一個「對照比較」的物件更是荒唐,難道中共把台灣作為中共實現民主的樣板?還是作為醜化民主的典型?如果中共有能力「解放台灣」,還會讓兩岸如此維持現狀嗎?

 在倫敦政經學院的演講中,馬英九說:「近年來一些台灣的政治人物主張台灣應該藉由制憲正名、切斷與中華文化的臍帶、升高內部的省籍對立、挑起兩岸間民族主義式的仇恨、壓抑兩岸交流、與對岸軍備競賽等,遂行單邊的分離主義計畫,但他完全無法認同這種思維。」這是馬英九罔顧事實的說法。

 台灣一些本土政治人物為了自保而與中國做出全面區隔可以理解,是否合適可以討論,問題是為何馬英九隻字不指責中共?一直要解放或統一台灣的是中共,而不是台灣的政治人物;搞軍備競賽的也是中共,這從這些年來軍費的開支的膨脹就可以看出來,八二三炮戰,九六年向基隆、高雄海域發射導彈,難道都是台灣挑起的嗎?適當的防禦性軍備也算軍備競賽?而且自從民進黨執政以後,拒絕承認與來往的也是中共。去年通過的防分裂法更是挑釁與改變現狀之舉。

 馬英九在國際上醜化台灣而美化中共;力圖與共產黨和解卻不願與執政黨和解;顯示他認同中共更多於認同台灣。

 問題還在中共的反應。對阿扁的主張,北京低調反應,避免為阿扁加分;但是,對馬英九的講話及國民黨的廣告,國民黨高層透露,北京急電國民黨表達強烈不滿、關切與疑慮;同時,還不客氣的直指國民黨立場反覆可能違背「連胡會」共識,要求國民黨闡釋「台獨選項」訊息的思維與動機。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更教訓馬英九「很不像話」;他還認為,中國讚賞國民黨、馬英九是因為國民黨反台獨,馬英九在歐洲發表的言論,中國是不能接受的,尤其在報紙上登台獨選項的廣告,中國無論如何更不能接受。

 為了滅火,馬英九命令隨行的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兼發言人鄭麗文火速奔回台灣解釋北京的反應並沒有那樣嚴重。不過從北京大興問罪之師也可以看出連戰已經把國民黨賣給中共,國民黨變質,共產黨就不收貨了。國民黨的任何做法要共產黨同意,還要共產黨讚賞,這個黨是認同民主台灣還是專制中國,不也很明白了嗎?

 正是國民黨與馬英九對中共的幻想或「聯共制台」,迫使有意走中間路線的陳水扁只能回到本土路線,以維護台灣的主體價值。

 其實,何止政治上的國家認同,就是經濟上,是維護台灣的經濟主體地位,還是完全倒向中共,也是國家認同的問題。不久前美國國會的一項統計報告顯示,全世界對中國的投資總額是五千六百億美元,其中有一半,高達二千八百億美元是來自台灣。如果台灣的經濟正如統派人士所說一塌糊塗,就正好顯示這樣多的投資對台灣並不有利而是有害,那怎麼可能無限制的開放?何況中共對台灣的敵意,就在於要掏空台灣,且「以商圍政」來達到統一的目的。

 二月上旬,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發表台商在大陸營運調查報告說,過去三年,在大陸經營獲利台商數量逐年減少,三年內比率減少兩成,去年虧損台商超過全體半數以上。在中共拒絕台灣官方可以進入中國維護台商權益的情況下,台灣也就只能在國內採取「戒急用忍」或「積極管理」,以避免更多的台商墮入陷阱。有些台商「錢進大陸,債留台灣」,而他們在中國又以虧損居多,在這個情況下還鼓吹無止境的投資中國,那不是將台灣出賣給中共?

 但是,不論馬英九如何認同中國,在台灣這個民主國家裡,馬英九不得不表示對台獨主張的尊重,這點顯示台灣與中國的根本不同點,也是台灣與香港的不同點。然而,在中國實現政治民主化以前,與中共討論統一問題,只能助長共產黨的氣焰,可惜國民黨與馬英九對此毫無認識。而在中共拒絕民主化以前,能夠擺脫中共專制統治的政治努力也應該支持,也才能形成對中共的壓力,這也是中共在奪取政權以前的主張呢!

 台灣社會所出現的這場大辯論,將繼續進行到二○○八年,它將影響台灣未來的前途。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