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擺的馬英九並非「始終如一」 |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就不斷向北京送秋波,在過度亢奮後,公然說與中國統一是國民黨的「終極目標」。然後再表示希望國民黨也培養出一個胡錦濤出來。這固然引起綠營強烈反彈,陳水扁總統以考慮「廢統」來反制;也使台灣中間群眾感到不安,不知道馬英九要把國民黨和台灣帶到哪裡去,因為他要參選2O08年的台灣總統。就連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對馬英九公然鼓吹統一也覺得意外,而身為「馬家軍」的龍應台更直斥胡錦濤之說是最不及格的笑話。
這些反應使馬英九稍微冷靜了一些,在出訪歐洲接受媒體訪問時,對原來立場有所調整,提出「屆時再決定統一或獨立」的不同選項;他也一改原來的話說目前沒有訪問中國的規劃。但是,他還說:「時機成熟後,再由兩岸人民決定兩岸是否統一」,不是台灣民眾決定自己前途,而把「中國人民」也扯進來,這點與陳水扁總統的主張,以及英國認為台灣前途必須得到台灣人民同意的說法不同。
更荒唐的是,根據BBC的報導,馬說統一問題「如果中國沒有變成民主、自由、均富,我相信台灣同胞不會有興趣。」馬英九竟是用中國習慣用語來稱呼自已的「台灣同胞」。
而根據歷來的民調,台灣民眾本來對統一並沒有興趣,但是,如何阻止中共的興趣,才是馬英九應該要做的,因為把統一作為國民黨的終極目標,只能增加中共的興趣。
馬英九的這種調整,顯然是受到民意的壓力。特別是在海外的座談會上,受到僑胞與留學生的壓力。例如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以後只見他不斷反對軍購,沒有見到他指責中國把飛彈對準台灣。這次在劍橋有留學生主張中國若不撤除飛彈、台灣就拒絕談判;對此,馬英九才表示他「完全可以接受」,那為何自己不主動提出?
馬英九這個老留學生不如新留學生,其實所反映的是馬當年黨國體制與當今接受民主薰陶的留學生觀念的不同。馬英九既然「完全接受」這個主張,就應該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各種談判急煞車,將精力放在如何撤除中國飛彈上,否則可能又要搖回去了。
馬英九的這個搖搖擺擺,顯示他並非「始終如一」。這也是他進軍總統路上的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