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撕裂的黃埔軍校 | 黃埔軍校成立八十周年,分開三個地方開展紀念活動,台灣海峽「一邊一國」,分開兩個地方紀念已經不幸,連台灣也要分開兩個活動,不是進一步的撕裂? 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從一開始就隱含了以後的不幸,因為它是「聯俄、容共」的產物。當時由俄國的顧問鮑羅廷幫助籌建,一批中共黨員混入其中,例如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聶榮臻、葉劍英當教官。中共的一批將領也是黃埔的學員,例如元帥中的林彪、徐向前,大將中的許光達、陳賡、羅瑞卿。所以一九二七年蔣中正清黨後,黃埔就出現分裂,雖然國軍中黃埔是大頭與正宗,並且保留該校名稱。以後的國共內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黃埔的內戰。然而內戰結果,國軍敗陣。 國共內戰中,黃埔出身的國軍高級將領中,固然有像張靈甫那樣在孟良崮戰役中壯烈殉國與邱清泉在徐蚌會戰中承擔兵敗責任而自殺者,但是更多的是被俘、投降,或被俘後投降,如擔任教官的張治中,學員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范漢傑、侯鏡如、陳明仁、黃維、康澤、曾澤生、鄭洞國等。 後來中共利用黃埔這些敗將搞統戰。其中的宋希濂,在被中國特赦後,利用「統戰對象」的身分,勾引被中共打成右派而被迫離異但仍住在一起的原《光明日報》總編輯儲安平的妻子,與她通姦(見中國頭號右派章伯鈞的女兒章詒和近著《往事並不如煙》)。 宋後來到美國成為中共御用工貝「和統會」總顧問與黃埔同學會副會長。十幾年前,我去看過黃埔軍校舊址,幾乎空無一物,非常失望,現在為統戰需要應有改觀。 大陸的淪陷不能單怪黃埔軍人,因為當時國民黨腐敗大失民心,而中共又善用兵和統戰尤以致之。所幸國民黨退守台灣後能夠進行一定的改革,黃埔軍人與國軍保衛了國家的安全,使台灣免被中國踐踏而創造經濟、政治奇跡。 但是,郝柏村利用紀念黃埔大談如何保衛中華民國憲法,似是別有企圖。因為這部憲法從誕生日起就無法在全國推行,爾後三年大陸就失守,這部本來可以用在十三億人口的憲法,現在只能用在兩千二百萬人身上,不是太不合身了嗎? 一九二四年黃埔軍校成立,二十二年後才有這部憲法,那麼在憲法誕生五十八年後,由於國內外形勢的巨大變化,國軍已經放棄「反攻大陸」,民主體制也代替了威權的黨國體制,軍隊實現了國家化,難道憲法不應該進行適當改造嗎? 正當中國對台灣進行日益嚴重的軍事威脅,台灣需要內部團結的時候,身為有政治影響力的前將領,應該以國家利益與內部團結為重,聲討中共顛覆中華民國、蹂躪中國老百姓的罪行,千萬不要做出企圖影響軍心與分化台灣族群團結而令中國高興的事。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6.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