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幾個月前連戰聲稱,樂見張昭雄參選高雄市長起。整個高雄市長選舉,泛藍的佈局就進入一個互相較勁的醜陋局面,一方面國民黨要防親民黨假戲真作,推出張昭雄,另一方面又要安撫基層的群雄,找出一個可以讓親民黨服氣的人選,以鞏固南台灣的地盤。而親民黨則是陷入更深的思維,希望能透過這次高雄市長泛藍共推人選的模式,為2004年的總統大選立下規則,以利宋楚瑜的出線。 顯然兩黨各懷鬼胎,各有不同的政治議程規劃,難怪謝長延會慨歎四顧無人,閒到四處茫然叫戰。雖然施明德與張博雅的先後加入戰局,為高雄市長選舉增加了些可看性,但是基本不脫泛藍與泛綠對峙的格局,施、張二人都因與泛綠不同的過節而請戰,不過為泛藍增加推派人選的空間。 對於國、親而言,推選非黨籍人士當然會有紓解黨內壓力的效果,延遲兩黨在選舉的衝突,但是會有失去選戰主導權的考量,尤其施、張二人的自主性高,堂堂兩個大黨是否就此退出高雄市選舉,值得思量。 尤其對於國民黨而言,高雄市地方基層仍在,如果硬要將地方選舉與泛藍合作的層次牽連上,必然會帶來立即的損失。而對於親民黨,總統選舉才是至高的戰略目標,經營地方的事情並非宋楚瑜要關心到的,反倒是如何透過高市選舉提名來圈住國民黨才是要害。 這個思維的差異顯現國、親兩黨的不同性格,基本上國民黨仍站在永續經營的看法上小心翼翼,而親民黨則是以豪賭為取向,將政黨的生存訂在下次總統選舉。 或許這解釋了為何國民黨仍是胸有成竹地處理親民黨,甚至準備接收「後宋楚瑜」時期的親民黨立委,而這也解釋了為何親民黨攻勢如此凌厲,但又是如此地焦慮與不安,因為一方面政黨發展的規劃過於短視,另一方面則是總統選舉的籌碼太少,戰略縱深太短。 當李登輝規劃2008年為台灣建國的重要時機時,親民黨根本不知道那時是否會存在,反倒是民進黨、國民黨有機會對這一個歷史挑戰進行思索。 總言之,親民黨的短視相當顯著,尤其是樂觀的以為能透過高雄市長選舉來為總統人選推出辦法鋪路,完全忽視了另一個直轄市長選舉:台北市馬英九出線的過程,當有一個強勢候選人時,政黨間的協商反而失去意義,如果這個強勢的總統候選人不是宋楚瑜,那麼,高雄經驗只不過提醒親民黨,要開始思索2004年之後政黨的生存與發展。http://snews.8k.com 2002.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