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族與族群徐永明專欄首頁

「華裔台灣人」此其時也

 最近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有一個自我定位「華裔台灣人」,引發各界討論,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評論最具代表性,認為是分化台灣,挑起族群。

 不過,馬主席有批評公投是搞文革,現在卻積極推動罷免公投的前科,或許兩千零八選總統時,馬會不會回過頭來,擁抱所謂「華裔台灣人」這個認同,可以拭目以待。

 「華裔台灣人」這個詞,聽在討厭談認同問題人的耳中,的確是非常刺耳的,認為在台灣社會中分化台灣人與中國人已經不能忍受了,現在還有個「華裔台灣人」,似乎要更清楚地界定台灣作為一個移民社會,所謂「台灣人」不是個血緣的定位,而是政治上的認同,認同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社群;於是乎,「中國人」認同也剝離了血緣的面貌,回到政治立場的選擇問題。

 所以,在批評「華裔台灣人」這個詞之餘,可以想像分離了政治認同與血緣認定的好處,可以省卻許多混淆造成的不必要爭議,甚至避免情緒性,乃至道德性的「數典忘宗」的指控。

 首先,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區分,不再是原生性與血緣層次的,而是政治認同的。可以都是出身中國大陸,可以是不同時間移民來台,可以是不同的政經動機,但是要定位為中國人與台灣人,則與前述的歷史因素無關,完全取決於當下政治認同的選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還是一邊一國。

 這樣省卻了情緒與道德的指控,認不認同台灣不是種族主義,沒有原住民、先住民,乃至後住民的差別,甚至在台灣人認同之上,還可以保持差異,除了「華裔台灣人」,可以有「原住民台灣人」這個詞;相應的,當然也可以有「原住民中國人」,這指涉的是期待兩岸統一的原住民。

 這時,血緣與認同脫鉤了,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大勝利,一個人的血緣是命定的,但認同是選擇的,甚至是學習取得,是流動的。

 認同台灣人,不意味與中原的出身相背離,而是可以聯繫起來,這對於北京的同胞論也是一大挑戰,沒有所謂純不純粹的中國人。「華裔台灣人」也是會回老家修祠堂的,回歸文化民俗的層次,台灣人認同不妨礙慎終追遠的。

 過去國民黨時代,我們通以華僑涵蓋東南亞回台求學、落地的僑生,忽略了她/他們出生文化,乃至於血緣的差異;未來,我們要期待的是:「星裔台灣人」、「越南裔台灣人」、「泰裔台灣人」,乃至於未來從中國大陸移民台灣的「新華裔台灣人」,這個架構預期台灣是一個多族群的社會,漢人不過是華裔的一支,而所謂台灣人與中國人的二分法,再也無法壓抑這個多元的新文化。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