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結聯盟創立主要是政黨輪替後,李登輝前總統希望藉由已擔任了十二年黨主席及總統所累積的聲望與人脈,結合國民黨裡本土力量成立新政黨,以共同協助及穩定新上手的本土政權,深化及鞏固台灣主體意識。所以,「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成為台灣團結聯盟的政策綱領四大原則。
初期,台聯聲勢的確造成一股旋風,在國會與地方議會皆有斬獲。不過,以李先生為精神領袖的黨,終因過度依賴一人之聲望,全黨之發展全繫於李前總統之身,所以,經過幾次選舉並不如預期,黨的聲勢逐漸下滑,迄今沒有顯著起色。
現在,本土陣營因若干司法案件,加上在野黨及親中媒體趁勢的窮追猛打,氣勢盪到谷底。民進黨因執政始終無法順利,焦頭爛額;台聯黨或許因發展受限,希望走自己的路,以便逐漸取代成為本土力量的主導政黨。此本為政黨發展之權利與必然,不過,台聯在陳總統及執政黨陷於困窘之時,有意無意地以扁李關係作為議題,向媒體放話,實在讓人無法苟同。
先前,泛藍推動罷免案,台聯委員釋放所謂李前總統的態度,雖說事後黨中央出面否認,但傷害已造成,更不必談罷免案時竟進場領票再棄權的怪事了。接著,在倒閣議題上故作曖昧,再次讓親中媒體見縫插針,打擊本土陣營的士氣。
如今,不知又是誤傳還是刻意,繼續在親中媒體放出類似李先生認為「扁形象差」,所以李不會再見扁等言論。難道李先生會見「形象清新」的馬英九?豈不怪哉!或者又說,誰誰一定選不上等吹口哨的壯膽之言。殊不知,誰選不上,不代表誰就選得上,選民心中自有比較與衡量,不必台聯藉李先生之口,公然下指導棋,徒讓敵對陣營躺著納涼看笑話!
要知道,台灣人民挺誰不挺誰,是放在歷史正確與台灣主體的脈絡下來看的。陳總統因為選擇歷史正確與台灣主體意識,所以大家挺他,不是挺「陳水扁」個人。相同地,李前總統因為帶領台灣走向民主轉型,所以人民尊敬他,不是因為他是某黨精神領袖──「李登輝」。
因此,奉勸相關人士,在操弄扁李關係,以李貶扁,以李損扁之際,別忘了環顧一下四周,認清敵我局勢,最後翻翻黨綱,再讀讀或許早已遺忘的「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四大原則吧!親愛的台灣團結聯盟!
(http://southnews.com.tw) | 2006.08.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