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最近打出「蔣經國牌」,其含意也就等於「去李登輝化」,這是一項相當沒有智慧的作法,令人覺得設計這項文宣的人,應該是「連皮宋骨」者,它是為親民黨設計,不是為國民黨做文宣:所有認同蔣經國的人,都會認定宋楚瑜才是蔣經國的嫡傳弟子,無論在舊國民黨勢力裡怎麼排,蔣經國的弟子是輪不到連戰來擔任。再說認同蔣經國的人必定支持宋楚瑜,而反對的人則支持陳水扁,連戰是兩頭落空。 若不健忘的話,總統選戰期間,國民黨的文宣也出現類似的錯誤,歷年來的選戰,國民黨最管用的就是「安定牌」,用戰爭的陰影把民進黨壓得死死的,總統選戰期間,國民黨又如法炮製,在電視廣告中播出,若是陳水扁當選總統,臺海兩岸就會發生戰爭,畫面上出現臺灣子弟從軍的鏡頭。對這個廣告反感的人會把票投給陳水扁;而畏懼戰爭的人則選宋楚瑜,因為大家都認為中國對宋楚瑜較友善,連戰還是兩頭落空,以前無往不利的「安定牌」形同幫宋楚瑜助選。這次的蔣經國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等於幫宋楚瑜打文宣。 以前有人以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三人的聲望做過民調,結果榜首是蔣經國,蔣介石居末座,當時舊國民黨勢力就為這件事廣為宣傳,以民調的結果來打擊李登輝,事實上那時的民調是有特殊背景,當時的臺灣人將蔣家當作王室,而李登輝則是平民。王室只要不迫害人民,就是恩惠;而平民再怎麼賣力也是應該,談不上恩惠,因而臺灣人把蔣經國的分數打得比李登輝還高。 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臺灣被外來政權統治太久,不少臺灣人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不但不對壓迫自己的惡勢力反抗,還將惡勢力捧為「主人」來侍候,自己貶為「奴才」。然而,經過十幾年來的心理治療(生活在民主體制下),有不少臺灣人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已治癒,今日若再對臺灣人做民調,相信李登輝的聲望會高出蔣經國甚多,因為已有很多臺灣人已自認為是臺灣的主人,不是蔣家王朝的奴才,蔣經國更不是自己的「主人」。 蔣經國時代,臺灣人哪來幸福?在政治上是獨裁體制,臺灣人隨時有被迫害的可能。當時警總閹割司法權,奄奄一息的司法單位又要聽命於獨裁政權。立法單位的成員絕大部分是萬年國會議員,他們是蔣家培養出來的,在金錢利益方面,蔣家以公庫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回報的是完全聽命於蔣家,所以當時的立法院,只算是獨裁政權底下的一個「立法局」。 因為所有政權都掌握在獨裁集團手中,而獨裁集團又特別照顧新住民(外省籍),造成族群不平等。國民黨的文宣說,蔣經國促使族群平等,那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連高普考錄取的成績都不一樣,怎麼會族群平等?在崔苔菁(吹臺青)時代,蔣家的確重用幾個臺灣老住民(臺籍),那也只是用了一些「以臺制臺」的棋子而已,並不是所有老住民都可以平等參政。所以在政治層面上,蔣經國並未給臺灣人幸福,相對的,臺灣人並沒有免除恐懼的自由,所以蔣家帶給臺灣的是災難,不是幸福。 有人說,蔣家時代在政治上是不如現在,但在經濟方面遠比現在好,這是一項錯覺,大家覺得現在有不少人幾乎活不下去,是因為經濟條件太差,事實上它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臺灣人的生活水準提升太多,而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速率遠不如生活水準。 蔣家時代,有人只靠撿稻穗、蕃薯就可以養家活口,今日的生活水準若只是如此而已,那臺灣的生活好過得很。蔣家時代,好幾天工資才換取一斗米,現在一天的工資可以買好幾斗米。今日若一天工資換取一斗米的工作有人做,臺灣的經濟立刻復甦,產業更不會外移。 所以,今日臺灣面對的問題是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速度遠不如生活水準的上揚。臺灣產業競爭力所以會那麼低,是因為早期蔣家過度保護企業家,這些企業界靠政府保護就可賺錢,所以不願意投資金錢在研發方面,今日的產業競爭力才會不如人,所以新政府是在承擔蔣家錯誤政策的惡果。 陳水扁的運氣不佳,上台後不只遇上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又是災禍連連,致使有不少陳水扁支持者已開始動搖,若國民黨能走李登輝路線,必定可以與民進黨爭臺灣意識選票,而且還不會輸給民進黨,因為有不少具有臺灣意識的選民喜歡李登輝的程度超過陳水扁。只要連戰緊抱著李登輝不放,下屆的選戰必有可觀的成績。 可是,目前的國民黨不只「去李登輝化」,還打出蔣經國牌,與臺灣意識劃清界線。李登輝使國民黨變成臺灣化的政黨,因而在政界的競爭方面,居於各政黨之冠,到了連戰手上,又將國民黨「去臺灣化」,與親民黨爭「舊國民黨」的正統,顯而易見的,國民黨是爭不過親民黨。連戰有一個盲點,他只擔心臺灣意識選票他搶不過民進黨,就沒想到,只要有宋楚瑜在,他永遠得不到舊國民黨勢力的選票。 2001.05.23 (作者陳茂雄╱中山大學教授,台教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