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鼎盛與中落


 日本女作家上冬子為李前總統所寫的傳記中,提到總統大選之後,連戰並沒有去見李登輝。三月二十日李登輝把他找來討論總統大選事項時,連戰不但未感激李登輝長期的提拔,反而說:「你要下來,越快越好。」連戰以及其團隊完全否認這一件事,連戰還強調他一向很敬重李登輝,以前如此,現在也如此。

 他們兩人是否有這些對話,只有他們二人知道,可是連戰說他很敬重李登輝,以暗示兩人關係良好這件事大概沒有人會相信。黨主席選舉當天,李前總統刻意去打高爾夫球,就已顯現出兩人的關係惡劣到極點,連與李登輝公開交惡的郝柏村,李前總統都未必會以這種態度對他。 

 連戰所以會與李前總統交惡,主要的原因是中了舊國民黨勢力的離間計。舊國民黨勢力失去既得利益,因而對李登輝恨之入骨,但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加上他們有太強烈的族群優越感,不能忍受李登輝執政,所以倒李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剛好擔任國民黨接班人的連戰在政治鬥爭的段數太低,在他們的眼光中,這真是「奇貨可居」,要瓦解李登輝勢力,只有在連戰身上下功夫,也因為他們的鬥爭手段太厲害,才成功的離間李、連兩人。

 舊國民黨勢力在所有電視節目以及其他媒體中,都說李登輝終結國民黨。若是只有台灣新住民(外省籍)的黨員才算國民黨員,台灣老住民(本省籍)不算,那李登輝的確終結了國民黨。然而若不分族群,加入國民黨者都算國民黨員,那李登輝是光大了國民黨,他創造了鼎盛時期的國民黨。上次總統大選,有四組實力頗為堅強的候選人參選,李登輝得到絕對多數人民的支持,不要說台灣,就連全世界發生這種結局的也是少有。 

 李登輝對國民黨最大的貢獻有二:

 第一、使國民黨民主化。以前國民黨的大事,一律要總裁或主席點頭才算數,甚至於要揣摩總裁或主席的意思行事。到了李登輝時代才建立制度,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主席不能改變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

 第二、使國民黨台灣化。外來的國民黨只有依附在獨裁者的武力下才能生存,政治民主化後,這種政黨會趨於泡沫化,國民黨所以能出現李登輝時代的鼎盛時期,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台灣化。不能接受國民黨台灣化的舊國民黨勢力,離開國民黨,另組中國新黨。雖然其成員個個都是能言善道的鬥爭高手,還是沒有能力使新黨成長。因為新黨就是舊國民黨,在台灣人的心目中,它是獨裁政權所培養出來的外來政黨。宋楚瑜就是怕重蹈新黨的覆轍,才用盡心力,將親民黨化妝成台灣政黨的形象。若國民黨沒有台灣化,其命運也會與目前的新黨一樣,只能成為小黨的角色,相對的民進黨就變成獨大的政黨。 

 若連戰繼續走李登輝路線,國民黨維持第一大黨絕對沒問題。所謂李登輝路線,就是推動台灣意識。連戰可能還不清楚,有太多具有台灣意識的民眾並不喜歡民進黨,這些人都是李登輝的支持者。就是因為連戰走舊國民黨路線,這些人變成沒有選擇空間,不得不支持陳水扁。總統大選前,甚至於有不少陳水扁支持者並不排斥連戰,到底要「棄連保扁」或是「棄扁保連」,他們舉棋不定,因為他們的目標只要反宋,直到連戰走舊國民黨路線,台灣意識選民才將所有選票投給陳水扁。

 總統大選前,絕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看好連戰,後來卻轉向陳水扁,其分水嶺是在逼退李登輝那一段時刻。所謂逼退李登輝,並非指總統大選之後,選前連戰團隊就逼李登輝交出黨主席職位,當時連戰並未為李登輝說一句好話,造成李登輝的朋友,諸如李遠哲、張榮發、許文龍等人反感,因而公開支持陳水扁,繼而使一般民眾誤以為連戰的大勢已去,形成「棄連保扁」的局面。

 這是舊國民黨勢力成功的地方,他們很清楚,若是連戰走李登輝路線,連戰必然當選,又因為李登輝路線將促使台灣意識快速成長,到了二○○四年,整個台灣都變成台灣意識的天下,總統寶座只能由連戰與民進黨對決,宋楚瑜以及其他舊國民黨勢力只有乾瞪眼的份。只要能成功的離間李登輝與連戰,利用連戰來打壓擁李勢力,使其在國民黨內逐漸萎縮。連戰雖然掌控國民黨,然而其周圍的人大多數屬「連皮宋骨」,去掉擁李勢力的國民黨,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宋楚瑜的附屬黨。 

 鼎盛的國民黨在李、連交惡之後,政治版圖才逐漸萎縮。李登輝促使國民黨台灣化,並且進入鼎盛時期,到了連戰手上,又將國民黨「去台灣化」。然而只要有宋楚瑜在,舊國民黨勢力表面是支持連戰,事實上它是宋楚瑜最堅定的支持者。

 很顯然的,舊國民黨勢力的反李運動已經在發酵。他們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的鬥爭手段太厲害,選前到處放風聲,說李登輝已「棄連保扁」,以曾母對曾子的信心,聽了三次「曾子殺人」的謠傳,都會使她對曾子失去信心,媒體天天都在播放李登輝「棄連保扁」的謠傳,由不得連戰不相信,因而開始敵視李登輝。事實上,李登輝親近陳水扁是總統大選後的事,連戰是李登輝一手拉拔長大的;李登輝所以與宋楚瑜決裂也是為了保護連戰,可是總統大選後,連戰遠李登輝,親宋楚瑜,對李登輝來說,真是情何以堪。

2001.05.08

(作者陳茂雄╱中山大學教授,台教會會員)


【南方快報】除了需要您的支持外,也希望您把它介紹給理念相同的朋友。讓我們共同來經營它。●轉寄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