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才是有風度的台灣人? | 宋、連會面以前,宋楚瑜就公布「萬言書」 ,宣告兩人如何配,他尊重連戰的意見,也就是願意當連戰的副手,這真是高招,本來泛藍營出現一股相當大的聲音,希望宋、連都退居幕後,由新人來接戰這一場選局,馬英九就是泛藍營多數人所期待的對象,而且他的實力不會輸給宋楚瑜,若是一開始宋楚瑜就爭總統的位子,國民黨內部有人會抬出馬英九來淘汰宋楚瑜,所以先聲明居副,就有留在政壇的空間,至於政治版圖要如何征戰,那是以後的事,不必急於現在表態。宋楚瑜說他「能捨」,連「凍省」都可以「捨」,這種說法相當不恰當,「凍省」案他是盡最大的力量抗拒 ,若他有軍隊,早就造反了,怎麼說「能捨」? 泛藍營出現一個盲點,他們認為只要連、宋配就可以贏得二○○四年的總統大選,因為把上一次總統大選連戰與宋楚瑜的選票加起來超過陳水扁甚多,他們的概念是一加一就等於二,這是錯誤的想法,有很多連戰的支持者不能接受宋楚瑜。 泛藍營也有一個一廂情願的想法,形成藍綠對決的時候台灣老住民(本省籍)可以支持泛藍營,但絕大部分新住民不會支持泛綠營,所以連、宋配贏得下一屆總統選戰已成定局。的確有一部份台灣老住民只追求利益,不問是非,在泛綠營找不到政治空間一定會投到泛藍營,以前積極抱住李前總統的大腿,但在他卸任之後就完全不理,甚至於變成反李的那一批人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並不是所有以前支持國民黨的人都是利益追求者,還有一批人是因為對「國家」的定義誤解,但他們已逐漸認清國家的定義,不能接受泛藍營的中國法統精神。 絕大多數的現代人都知道國家的定義就是在一塊土地上的人民組成政府,行使獨立的主權,事實上這是歐美的定義,與中國人的定義不同,傳統中國人所定義的「國家」就是「皇帝」,人民、土地都是皇帝的附屬品,皇帝所管轄的地方就是國家的範圍。早期移民來台灣的中國人因為失去管轄他們的皇帝,沒有皇帝就等於沒有國家,所以台灣老住民的特色就是沒有國家觀念,不認同土地,也不會與原住民共同組成一個歐美形式的國家,雖然在台灣住了好幾代,也混有原住民的血統,但還是認為自己是「唐山」人,因為皇帝在「唐山」,即使他們不知道皇帝是誰,反正皇帝在唐山就是了。 新住民來台灣之後,就以蔣介石代表中國法統,並代表國家,蔣經國繼承了法統也代表國家,所以「中華民國」軍人的五大信念是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不像美國軍人的信念只有國家、責任、榮譽。主義象徵法統,領袖排在國家之前,事實上已帶有代表國家的意味。李前總統執政後,因為部分新住民存有族群優越感,不認同李前總統代表國家,因而又將法統移回大陸,所以由反共變成親共。近日國民黨又把蔣經國當作圖騰,在民主社會這是相當不搭調的,因為蔣經國是獨裁總統,但若是將他當作皇帝,他的確是一個溫和的皇帝,國民黨就是將他當作皇帝,才會將他抬出來當作圖騰。 部分台灣老住民與多數新住民存有中國式的國家定義,將皇帝當作國家,但目前沒有皇帝,只有將中國法統當作國家,才會有「一個中國」的想法。海峽兩岸各自有政府、主權,怎麼會是一個國家,科威特與伊拉克是由一個國家分裂為二,但沒有任何科威特人會說科威特屬伊拉克的一部份,因為雙方各自有政府與主權。 主張「一個中國」的人缺乏現代化的國家觀念,他們所說的「一個中國」是虛幻的國家。或許他們會說「一個中國」是指將來的中國,這更荒謬,憑什麼幫子孫決定前途?再說將來中國要分裂成幾個國家都還不知道,台灣憑什麼決定「一個中國」?一些台灣老 住民所以會與外來勢力站在一起,部分的原因是存有錯誤的國家觀念,但它已逐漸改變。 多數歐洲國家屬一神教,神只有一個,人再偉大也不能成為神,不像亞洲多神教國家,石頭、樹木都可成為神,人當然也可以成為神,皇帝更會神格化。歐洲人永遠不能變成神,人與神的距離相當遙遠,人與人的距離很接近,因而國王與人民的人格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這種環境不只產生民主觀念,也使人民變成構成國家的因素之一,人民所居住的土地當然也是,因此歐美的國家定義與中國截然不同,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就是構成國家的四大要素。 蔣家統治時期,台灣人並沒有歐美的國家觀念,到了李前總統執政時,台灣的政治才進入民主化,人民的人格逐漸平等,人民以及人民所居住的土地也漸居重要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中國式的國家定義逐漸變成歐美式的國家定義。李前總統對台灣的貢獻除了使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平等化、自由化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在台灣建立歐美式的國家觀念,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本土化政權。 民主政治是世界潮流,認同人民與土地的歐美國家觀念也散播在世界各角落。四年前泛藍營支持者比泛綠營多,是因為有些人存有中國式的國家觀念,但四年來中國式的國家觀念已逐漸轉換成歐美式的國家觀念,多數人已認同台灣這一塊土地,不能接受泛藍營的中國法統思想,所以連、宋配距離執政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