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意識無是非 | 從今年元月開始某些行業限制塑膠袋的使用,引起塑膠業者的反彈,去年他們曾經發動群眾遊行,主要的訴求是政府禁用塑膠袋前並無配套措施,此舉將使塑膠業者失業,他們要求政府延後五年才全面實施。 與禁用塑膠袋相似的改革案有農會信用部的分級管理改革政策,前一陣子農會也發動農民上街頭抗爭,他們的訴求也是政府推動改革前並無配套措施,造成農會營運困難。 禁用塑膠袋與農會信用部分級管理都屬重大改革,兩案都沒有提出讓業者感到滿意的配套措施,然而前者可以很順利的改革下去,後者卻要叫停,因為公權力向群眾投降。 這也是民主體制國家的盲點,只要握有選票就可壓迫公權力,尤其是台灣人一向不關心政策,無關直接利益的人不會站出來聲援良好的政策,造成擁有群眾的惡勢力隨時可以否定政府良好的政策,也因為台灣有這種畸形現象,才發生過有幾百戶人家侵佔公地蓋了違建不但沒有被移送法辦,還迫使政府就地讓售被侵佔的土地,因為他們有群眾、有選票,反而一些私有土地因都市計畫而被徵收時,地主的房屋被當作違建戶來拆除,地主無力保有家產,因為他沒有群眾,選票又太少,說台灣是一個沒有是非的地方並不為過。 因為特權的介入,造成某些農會信用部逾放比過高,出問題時又要用納稅義務人的錢來補貼,這是相當不合理的現象,所以農會信用部的改革是急需的。政府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衝擊最大的是逾放比過高的農會,只要政府介入信用部,農會立刻出現營運困難的現象,因為信用部是農會最主要的財源。 農會信用部的放款利率比一般商業銀行高,即使出現不少呆帳,還是照樣會有可觀的營利。農會為了營利而抗拒改革,卻同時掩護特權腐蝕農會,出問題時卻要納稅義務人承擔。不少農會要其職員負責出錢及動員農民上街頭抗爭,利用無知的農民抗拒政府改革,造成政府的改革叫停。 塑膠業者雖然有公會,但沒有嚴密的組織,不能像農會一樣要職員負責﹁錢﹂與﹁人﹂去抗拒改革,雖然改革案會造成不少人失業,但還是要面臨改革。 一樣是面對改革,農會抗拒改革成功,塑膠業者卻要面對改革的壓力,除了塑膠業者沒有像農會那樣有龐大組織外,泛藍營不願意聲援塑膠業者是居最重要的因素。 規劃農會信用部改革案的是政府,泛藍營為了讓政府垮下來,所以極力鼓動農民參加遊行,農民走上街頭時,親、國兩黨黨主席還到現場鼓勵,迫使農民的遊行變成泛藍營對泛綠營的抗爭,泛綠營不願意面對農民的敵視,不得不終止改革。 塑膠業者的遊行是針對環保署,而環保署的龍頭郝龍斌屬泛藍營人士,即使禁用塑膠袋並沒有配套措施,泛藍營還是不會聲援塑膠業者,因為他們不願意打擊到泛藍營的郝龍斌。泛藍營關心的不是國家社會的前途,而是泛藍營如何打垮泛綠營,充分表現出只有意識,沒有是非的習性:抗爭的對象若屬泛藍營,訴求的理由再充分也不會加以聲援;討伐的對象若屬泛綠營,即使立場站不穩必也會積極加入。 有這種在野黨,要經濟不蕭條都不可能。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