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回陳茂雄目錄  1

陳水扁扭曲了「全民總統」的意義

 

 連、宋相繼出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野黨說他們是為兩岸和平鋪路,泛綠營則稱他們是「聯共制臺」,但最妙的還是陳總統,他忽而認同連、宋的做法,忽而聲色俱厲的譴責連、宋,令一般民眾感到莫名其妙,好像整個政壇得到精神分裂症。臺獨支持者則譴責陳總統投機,並聲明在任務型國代的選舉要給民進黨一番教訓。

 由於基層的反彈,一些立委擔心民進黨的政治版圖流失,所以同聲譴責陳總統,甚至於有人要求他退黨。剛回國的陳總統忙著「滅火」,不過,他所說的言論以前都已說過,只是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他會再改變,所以「滅火」的效果不佳。

 「保皇派」忙著說明陳總統應該當「全民總統」,不應該只當民進黨的總統。這種說法是扭曲「全民總統」,所謂「全民總統」是指施政時要考慮全民的權益,不是推動「全民政策」,因為有太多的政策不只不可能獲得全民共識,而且永遠對立的,就像男性與女性的區別一樣,沒有中間路線。

 連、宋的國家定位與泛綠營完全對立,不可能有中間路線。連、宋反對臺獨、一臺一中、兩個中國,可是又說要捍衛中華民國。就以版圖的觀念來分析,若認定對岸政權是一個國家,則海峽兩岸必定有兩個國家,絕不可能是「一個中國」。若認定對岸政權不是一個國家,大陸是中華民國的版圖,則對岸政權是叛亂組織,他們不只不遵從中華民國體制,還要消滅「中華民國」,連、宋與叛亂組織勾結已變成內亂罪的從犯,只是連、宋不承認對岸政權是叛亂組織。

 很顯然的,以版圖的觀念來看連、宋的「一個中國」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虛幻的國家,沒有明確的國家版圖。

 事實上他們是將國家定位在「法統」上,他們將「中國法統」代表「一個中國」。以前他們認定兩蔣足以代表「中國法統」,所以,兩蔣執政時代的「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對岸政權是叛亂組織,因而支持以「三不」對抗「共匪」所提出的「三通」。李前總統執政後,他們認為李前總統不足以代表「中國法統」,所以開始認同對岸政權,並建立虛幻的「一個中國」。

 連、宋的認同「法統」與綠營的認同「土地」正好是對立,不可能有中間路線。

 綠營受到歐美民主思想的影響,以人民為國家的主體,沒有「法統」的觀念,因而也隨著認同人民所定居的「土地」,綠營的認同「土地」與連、宋的認同「法統」正好對立。

 在認同「土地」民眾的觀念裡,在一塊土地上的人民組成政府,行使獨立的主權就是一個國家,無論他的名稱為「中華民國」或「臺灣國」都是一個國家,基於這個觀念,海峽兩岸必定是兩個國家,這與連、宋的觀念格格不入,不會有交集,更沒有中間路線。

 陳總統就是將「全民總統」誤認為「全民政策」,所以忽而支持連、宋,忽而支持臺獨。他的迷思是不知道「臺獨」與「中國法統」沒有交集,就像男性與女性之間沒有「中性」的存在。

 二○○四年總統大選前,陳總統主張「制憲」與「一邊一國」,也就是不認同「中國法統」的觀念,這個訴求使他當選總統,這是一種承諾,當選後應該積極兌現這個承諾。可是,當選後的陳總統所支持的卻是「認同臺灣」與「中國法統」交替出現。

 這種做法就像競選前提出要任命女性擔任某一部的部長,當選後卻男性與女性隔月交替任命一樣,違背競選前的承諾。更荒謬的,「保皇派」竟然提出這種做法是因為「全民總統」要兼顧「男性」與「女性」。

 陳總統有義務推動大選前的主張,不應該搖擺不定。若他認為以前所主張的「認同臺灣」是錯誤的,他也可以改變主張,不要搖擺不定,反正民進黨的黨主席由綠轉藍他又不是第一個。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5.07  )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