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野黨上已構成「台奸」條件 |
連戰於四月二十六日赴中華人民共和國訪問,對岸政權也盛大接待。獨派人士到機場抗議連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拜訪的不當,泛藍營也發動群眾反制,連幫派都公然站到第一線。綠營的遊覽車未出發就遭潑油漆,更戳破輪胎,成為雙方衝突的第一槍。在機場雙方突破警方的分隔線,引起流血的衝突,事後雙方都指責對方的挑釁,誰是誰非只能由警方依蒐證錄影帶追究。
「台灣派」與「中國派」對立相當嚴重,雙方群眾都堅守自己的立場,短期內難以化解,應該討論的是連戰出訪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底是對或是錯。
最耐人尋味的就是泛藍營竟然有人指責獨派人士為「台奸」,他們所持的理由是獨派人士反對無條件求和,無助於台海和平。
若泛藍營的論點成立,史可法豈不是變成「漢奸」?當年滿洲人攻陷揚州城是必然的事,史可法就是拒絕求和,才會發生「揚州十日」的悲慘事件,依泛藍營的說詞,史可法害死揚州城全體老百姓,應該是「漢奸」,可是中國人不但不罵史可法為漢奸,還尊為民族英雄。
「共匪」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決心與滿洲人要奪得揚州城的心態完全一樣,不是卑躬屈膝就可稍減他們的侵略性,「共匪」和談的基本條件是要台灣投降。固守台灣的條件優於當年的防守揚州城數十百倍,依台灣海峽的天險,「共匪」要攻陷台灣並非易事,獨派人士反對投降式的求和,泛藍營就扣上「台奸」的罪名,當年史可法拒絕投降引來大災難卻成為民族英雄。
所以會有那麼大的區別,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揚州城的人與今日的「共匪」都是自己的人,而台灣人與滿洲人都是外人,昔日死守揚州城是「自己的人」抵抗「外人」,所以要死守。今日的台灣抵抗「共匪」是「外人」抵抗「自己的人」,所以他們會反對,其關鍵是「自己的人」與「外人」之分。
「台奸」、「漢奸」都屬「內奸」的一種,哪一種人才是內奸值得大家省思。國、共內鬥時期,蔣介石與毛澤東都利用外國勢力介入內部的鬥爭,尤其是流亡來台灣的蔣介石還利用美國的第七艦隊來打擊「共匪」,中國人只認定毛澤東與蔣介石在內鬥,沒有人說他們是「漢奸」。
吳三桂引進滿洲人來打擊李自成,汪精衛則自己向日本求和,吳三桂與汪精衛都被列為「漢奸」。所以會有這種區別,關鍵在於所引進的「外力」對自己國家的態度。蔣介石所引進的美國勢力對台灣的版圖沒有企圖心,所以蔣介石只屬「內鬥」,不是「漢奸」,滿洲人與日本都對中國的版圖有企圖心,所以吳三桂與汪精衛被列為「漢奸」。
在野黨領袖拜訪敵國,說是為台灣人民謀福利,若真的為台灣人民著想,不必捨近求遠,只要在國會不要全面抵制,就已造福全國人民。事實上,拜訪敵國真正的目的只是引進敵人的力量來爭政治版圖,也就是引入敵人的力量介入內部的鬥爭。今日只有中國對台灣的領土與主權有野心,也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台灣唯一的敵人,引「共匪」的力量介入台灣的鬥爭就是「台奸」,日本、美國對台灣領土與主權沒有野心,所以引進日本與美國的力量當然不是「台奸」。
在野黨領袖爭相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朝拜,說是為台海和平與台灣經濟,都是一派胡言,若是為台灣經濟,在國會不要引發鬥爭,對台灣就有相當大的幫助,若為了和平,就應該支持軍購,沒有力量,就沒有談判籌碼。中立國的瑞士以及北歐國家雖然沒有宿敵,但還是花費相當多的經費來充實國防武力,一個國家若要追求和平,必先充實國防武力。
在野黨一方面抵制軍購,一方面又以不對等的方式與對岸和談,事實上已構成「台奸」的條件。當年汪精衛與日本結盟也說是為了和平,其結果不但得不到和平,還出賣了中國。
幾十年來兩岸沒有和談的交集,主要的是因為對岸政權要台灣拋棄「中華民國」而以「中國的一部份」來和談,以前朝野各政黨都拒絕這個條件,所以沒有和談的空間,想不到國、親兩黨卻因為下野就拋棄「中華民國」與「共匪」和談,台灣人真的不幸。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5.04.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