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正勝的十字架 |
立法委員質詢時,有人問杜正勝台聯到日本祭拜靖國神社是否錯誤,杜正勝回答沒有錯,引來中國法統勢力的圍剿。有立法委員利用質詢的機會開罵,更不准杜正勝解釋,「閉嘴」之聲源源不斷,更有立委不斷的罵「無恥」。部分立法委員的水準真的太差,連自己的權力與責任都不清楚,憲法所規定立委的質詢權是要質問行政官員是否依法行政,當然有問必有答,怎麼可以要人「閉嘴」,別忘了「備詢」不是聽訓。
在國會殿堂辱罵行政官員更顯現出國會水準的低落,就是部分立委能力不足,提不出高明的內容,才需要以謾罵來掩蓋自己不用功的窘態,罵人「無恥」的人才真的「無恥」。不過,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台灣人思考的,台北市議員李慶元拆下總統肖像,王世堅罵他下三濫,李慶元提出告訴,王世堅被判賠償;若杜正勝也向罵他的立委提出告訴,是否可勝訴?
杜正勝若要保護自己,可以兩面敷衍,雙方都不得罪。然而,杜部長是有擔當的歷史學者,依照歷史觀點來回答立法委員的詢問。
孫中山推動革命時,提出一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重要口號,代表滿洲人不是中國人。中國亡在滿洲人的手上,可是,中國人並不承認中國亡國兩百六十八年,還是將滿洲人統治期間列為一個朝代,滿洲人所開拓的新疆、西藏他們都全部承受,對「外族」統治中國的朝代完全認同。
同樣的道理,日本在一八九五年依馬關條約取得台灣的主權,台灣人當然要像中國人認同「清朝」一樣認同日本統治五十年那一段歷史,所以,台聯祭拜靖國神社中的台灣人當然沒有錯。中國法統勢力的反應代表他們不認同台灣,以殖民統治的心態要刷掉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期間的台灣歷史。
認同台灣的人對中國法統勢力的欺壓感到十分憤怒,連一些缺乏政治意識的民眾都感到不滿。事實上,中國法統勢力的言行對台灣意識的成長有相當大的幫助,只是杜正勝要為台灣人背十字架就是。
今日有太多台獨運動人士還帶有「我們中國人」的口頭禪,代表絕大多數台灣人早期自認為是「中國人」,只是後來逐漸改變想法,認定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些變化都是中國法統勢力所造成的,他們不認同台灣,只認同中國法統勢力執政,不接受全體台灣居民不分族群平等參政,才會使自認為「中國人」的台灣老住民改變想法。若外來勢力能夠認同台灣,不分族群,同心協力建設台灣,相信今日沒有「台獨」的問題。
蔣家執政時代絕大多數台灣人自認為是「中國人」,當時只有反獨裁的糾葛,沒有反中國的問題。蔣經國去世後台灣的政局起了大變化,因為李前總統是台灣老住民,不能代表中國法統勢力,所以有一股勢力強烈反李,他們以前歌頌蔣家,在蔣經國去世後他們卻透過媒體或其他管道羞辱李前總統,其原因只是李前總統是台灣老住民。
當時多數台灣人相當氣憤,也使一些原來缺乏政治意識的人建立了台灣意識,李前總統背了十字架卻使台灣意識快速成長。李前總統就是受到中國法統勢力的羞辱才廣受台灣人的支持,一九九六年的總統大選,在四組強手的競爭下,李前總統竟然獨得絕對多數的選票。
長期來,在台灣的中國法統勢力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打壓「台灣」,使台灣意識逐漸成長,但民進黨第二度執政之後,台灣意識不進反退,第一個原因是民進黨行事風格逐漸國民黨化,多數政務官系統是靠交際串連起來,失去以前革命伙伴的情感,其架構與中國國民黨無異。第二個原因是執政黨為了掌握更大的權力,以對國家定位的主張讓步換取在野黨的支持,使凝聚台灣意識的原動力消失。
執政黨最幸運的,是有中國法統勢力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打壓台灣意識,使台灣意識又繼續凝聚,若沒有中國法統勢力的打壓,下一屆總統大選民進黨當選的機會相當低。
中國法統勢力利用言論免責權羞辱具有台灣意識的行政官員,他們逞口舌之快卻助長台灣意識的發展。當他們在國會殿堂羞辱行政官員時,顯現出相當得意的表情,他們認為自己大獲全勝,事實上他們輸得相當慘,因為他們趕走一些可能成為他們朋友的台灣人。
一星期來,杜正勝是相當委屈,不過,他若是能想到自己背起十字架卻使台灣意識成長,應該也有幾分喜悅才對。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5.04.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