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金素梅,搞清楚角色再罵 |
台聯黨主席蘇進強赴日時,參拜了靖國神社,高金素梅立刻到台聯黨部踢館。蘇進強回國時,高金素梅帶了原住民到機場抗爭,發生不小的衝突。高金素梅要求蘇進強向台灣人道歉,事實上是蘇進強要向台灣人道歉或是高金素梅該向台灣人道歉值得大家探討。
站在日本人的觀點,依一八九五年的馬關條約台灣屬日本的版圖,只是在終戰後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的主權,台灣的主權應該屬台灣全體人民是無庸置疑的,中國國民黨政權來台灣屬侵佔行為,不是擁有主權。若是中國可以主張擁有台灣的主權,日本當然也可以,如此台灣人祭拜日本的靖國神社是很正常的事。
依中國人的觀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日本又是中國的宿敵,所以台灣人祭拜日本的靖國神社是大逆不道的事。依台灣人的觀點,日本與中國國民黨政權都是外來政權,台灣人若可以祭拜中國國民黨政權帶來的忠烈祠,當然也可以祭拜日本的靖國神社。
日治時代統治台灣的政府屬外來政權,這一點是沒有什麼爭議。可是,終戰後來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也一樣是外來政權。多數認定中國國民黨政權為外來政權的人是因為該政權迫害台灣人,事實上這種認定未必完全正確。迫害人民的政權只能定位為「暴君」或「獨裁政權」,未必就是「外來政權」。
中國國民黨政權所以被定位為外來政權是因為它與日本政府一樣,統治階層的族群與被統治階層的族群不平等。終戰後佔領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政權利用戶籍資料實施族群隔離,在任官或國家考試方面統治階層的族群與被統治階層的族群完全不平等。
很顯然的,日治時代的日本政府與終戰後佔領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政權都是外來政權,它們最大的差別有二:
第一,日本認定台灣是日本永久的版圖,所以擁有台灣主權之後就積極建設台灣,諸如農業、林業、地政、戶政、交通、電力、教育等;中國國民黨政權佔領台灣初期,帶有過路客的心態,只會收割日本人建設的成果,不願意從事建設。
第二,日本統治台灣一段時間之後,積極要求台灣人歸化日本,只要歸化日本,就可以得到與日本人完全一樣的待遇,只是多數台灣人不願意;中國國民黨政權統治台灣時,絕大多數台灣人想歸化中國,以便享受統治階層族群的待遇,只是中國國民黨政權堅持族群隔離,直到李前總統執政時,族群隔離才取消。台灣人原來不喜歡日本,然而在中國國民黨佔領台灣之後,使多數台灣人懷念日本。
原來屬新住民(外省籍)的金素梅所以變成原住民的高金素梅,只是為了選舉,具有原住民身分才有當選立委的空間。因為金素梅的父親是新住民,所以在中國國民黨實施族群隔離時,金素梅屬統治階層的族群,享受統治階層的待遇,那時候她從未告訴台灣人自己是原住民,更沒有為台灣人爭取平等,該向台灣人道歉的是後來轉換成「高金素梅」的「金素梅」。
政治人物征戰政治版圖乃無可厚非,但挑起族群對立是相當不厚道。以前扮演「金素梅」時從未為原住民對抗統治階層的壓迫,變成「高金素梅」之後卻常將「出草」掛在嘴巴,慫恿原住民與政府對立。
台灣人所求不多,只要求不被併吞,安定的活下去而已。而全世界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要併吞台灣,所以只要能幫台灣抗拒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的國家就是「朋友」,美國與日本最可能扮演「朋友」的角色,很顯然的,認同台灣的人會「親日反中」,而認同中國不認同台灣的人則會「親中反日」。
日本是中國的宿敵,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日本的軍國主義復甦,然而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日本軍國主義復甦的結果是阻礙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霸權的發展,對台灣只有「利」,沒有「弊」,高金素梅的抗爭不知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她在罵別人「台奸」時應該先思考一下自己扮演什麼角色。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5.04.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