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幫了馬英九 |
最近馬英九赴港的簽證被拒絕,台灣出現很多聲音,有人認定中國打壓台灣是不分藍綠,也有人認定中國有意栽培馬英九,幫他洗刷中國代言人的色彩,以便坐上2008年的總統寶座。中國是否有意幫馬英九去掉中國色彩是難以認定,但實質性幫了馬英九是可以確定的。由於長期來遭受打壓,台灣人厭惡中國的人數愈來愈多,帶有中國色彩的人已沒有機會當選總統。
台灣只有認同問題,沒有族群問題,當年選省長時,宋楚瑜大贏陳定南,其票源還是來自台灣老住民(本省人),因為當時宋楚瑜支持李前總統,帶有深厚的本土色彩,所以台灣人將他當作「台灣人」,可是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多數台灣老住民不支持宋楚瑜,因為他與中國法統勢力結合在一起,失去本土化的色彩,台灣人將他當作中國人,不是台灣人。
一樣是宋楚瑜,可是前半段他被認定是台灣人,後半段卻變成中國人。很顯然的,台灣人的心目中,只有認同問題,沒有族群問題,馬英九若能去掉中國色彩,還是有機會當選總統。
馬英九應該是有高人指點,盡量避免染上中國法統勢力的色彩,努力跳脫意識形態的對立。幾年來無論李前總統的態度如何,他永遠不對李前總統惡言相向,以免重蹈宋楚瑜的覆轍。
上一次市長選舉時,他也走柔性路線,還婉拒宋楚瑜的助選,因而造成宋楚瑜以下跪來綁架馬英九。選舉結果馬英九大贏李應元,因為馬英九獨得新住民選票,但也瓜分了很多台灣老住民的選票。若是當時出現意識形態的對立,李應元未必會當選。至少不會輸那麼多,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會造成老住民選票的凝聚。
新住民絕大多數不會支持泛綠營,客家人、原住民又有反福佬情結,他們將民進黨當作福佬黨,所以多數人不支持民進黨,台北市長選舉時,客家候選人李應元所獲得的客家選票竟然不如馬英九。總統大選時,若沒有出現意識形態對立,中國國民黨可以透過地方派系獲得福佬人的支持,所以贏定總統大選。馬英九洞悉箇中道理,能否當選總統,佔多數人的福佬人是主要的關鍵,而福佬人的特色是任何族群都可以支持,但不認同台灣的「中國人」例外。
台北市長的選舉屬地方選舉,選民看的是候選人;總統大選是全國性的選舉,選民除了看候選人外,還會注意政黨的政策。馬英九雖然努力與中國脫勾,可是中國國民黨若還是死抱著「一個中國」的政策,選民還是一樣將馬英九當作中國的代表,幾乎沒有機會當選總統。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5.01.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