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回陳茂雄目錄  1

泛藍營擺脫不掉中國包袱

 

 二月二十八日的手護台灣運動預計動員一百萬人參加,剛開始工作人員還擔心動員不了那麼多人,可是到了一月底報名人數就超過一百萬人,因而動員目標就往一百五十萬人挺進,可是到了二月二十八日當天,出席人數竟然超過兩百萬人,未報名的出席人數並不亞於報名人數,總人數與二二八這個數目相當接近。

 以前台灣若要凝聚十萬人的群眾那簡直是天方夜譚,直到去年九月六日李前總統所號召的正名運動才突破十五萬人,也因為關心台灣的人劇增,台灣已找不到場地來容納關心台灣群眾的聚會,所以只有以全國手護台灣運動才能顯現出台灣人關心台灣的程度。

 去年九月份與今年二月二十八日泛藍營也都辦了活動與泛綠營較勁,可是他們的活動正像水滴掉入大海,了無痕跡。泛藍營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一直將手護台灣的活動當作政黨的競爭,不知道它是台灣人對中國的抗爭,更不幸的就是泛藍營背著「中國」這個包袱與台灣人競爭。

 泛綠營包含民進黨、台聯、建國黨,這些團體源自獨裁體制時代的黨外人士,當時主要的目標是爭民主與平等,台獨當然也是目標之一,在政治民主化之後,運動的主要目標就變成爭台灣的主權。

 泛藍營包含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他們源自獨裁體制時代的國民黨,他們以中國法統自居,抗拒政權本土化,因而也堅拒政治民主化,他們認定由台灣所選出的國會不能代表中國法統,他們也抗拒由全民直選總統。雖然當時的台灣有政府與獨立的主權,可是國民黨抗拒在台灣建立一個國家,他們只接受由萬年國會與終身職的總統殖民統治台灣。蔣家政權時代國民黨自以為代表中國法統,而黨外人士就代表本土勢力,雙方的政治版圖壁壘分明。

 中國與歐洲的思想有相當大的區別,歐洲人比較有平等的思想,在他們的觀念中,不只人民會犯錯,國王、政府官員都可能會犯錯。中國人則以皇帝代表國家,皇帝往往被神格化,所以皇帝的所作所為永遠都是對的,對壞皇帝效忠反而可以凸顯出「忠臣」的本色,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更換都不是被推翻,而是王朝自己腐敗而垮台,連國民黨也是因為腐敗才會被趕出中國大陸。依中國人的習性,皇帝永遠都是對的,因而政府也都是對的,所有戲劇、小說千篇一律的將支持政府的人劃歸為正派人士,而反政府的人則變成反派人士。

 台灣人就是受了中國思想的影響,絕大多數台灣人支持政府,所以在蔣家政權時代,有不少台灣人將黨外人士當作「叛逆」。更嚴重的是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多數台灣人已適應扮演被統治者的角色,所以不會支持黨外人士爭平等與民主,這一段時間可說是黨外人士的黑暗期,國民黨(現在的泛藍營)佔據絕大部分政治版圖,想在政壇上出人頭地,就得先進入國民黨內部搖旗吶喊。

 使台灣人思想改變的關鍵就是李前總統執政。蔣家執政時代,國民黨政權要求台灣人陪著他們反共,多數台灣人基於支持政府的心態,也將與自己毫無恩怨的中國共產黨當作敵人,當時的台灣人是跟著國家元首走。可是當李前總統執政時,有不少國民黨權貴由反共變成親共,更反對國家元首,使台灣人感到迷惑。

 蔣家執政時代軍人的五大信念是以「領袖」為首,但當台灣人當總統時,國民黨權貴卻將「領袖」放在腳下踩,使台灣人體會到外來勢力從未將台灣人當作自己的人,所以支持黨外人士(當時已成立民進黨)的人逐漸增加,支持李前總統的人則更多。最重要的是民運人士長期的努力加上李前總統的臨門一腳,使台灣政治民主化,部分中國法統勢力為了不認同政權因民主化而同步產生的本土化,因而與李前總統決裂,但也有部分中國法統勢力為了政治版圖而躲在李登輝陣營伺機而動。

 二○○○年總統大選後,曾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連戰與宋楚瑜合作組成泛藍營,因為他們與李前總統決裂而使逐漸本土化的國民黨又恢復中國化,他們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幾乎抄自中國,使多數台灣人將泛藍營與中國劃上等號。最重要的是多數台灣人感受到中國政府的打壓,尤其是中國肺炎(SARS)流竄期間,中國政府的嘴臉使台灣人厭惡到極點,因而使台灣意識人口劇增。

 泛藍營面對台灣意識成長的壓力,也想擺脫中國同路人的形象,想以「愛台灣」的口號來建立本土化形象。可是他們與李前總統決裂,就不可能在本土政治版圖上建立橋頭堡,政治版圖與歷史沿革有絕對的關係,不是用口號就可以改變,毋庸置疑的,「中國」已變成泛藍營的包袱。 

 這次總統大選已變成台灣與中國之爭,只要台灣意識繼續成長,泛綠營就會繼續執政,最近有些伶牙俐齒的大中國意識人士為泛藍營幫腔,使泛藍營增色不少,可憐的泛藍營還沾沾自喜,誤以為這些人是他們的助力,沒有想到大中國意識人士的伶牙俐齒正在刺激台灣意識的成長,民進黨應該要好好感謝他們才對。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3.05 )

最近更新目錄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