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憲與臺獨 | 陳總統提出臺灣將於二○○六年制憲,泛藍營立刻抨擊陳水扁訂出臺獨時間表,民進黨則急著滅火,解釋制憲與臺獨無關。事實上,推動臺獨一定要制憲,但制憲不一定就是臺獨,別忘了「中華民國」自從創國以來,除了目前這一部修得肢離破碎的「中華民國憲法」之外,以前就出現了好幾部憲法,而且都是「制憲」,不是「修憲」,法國也數度制憲。一個國家若是體制改變,重新制憲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令臺灣人感到悲哀的就是在台灣出現政治學博士不瞭解這個政治上很基本的常識。 「中華民國」修憲的前言就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依照憲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增修本憲法條文如左」,其意義就是憲法增修條文只適用在國家統一前,與以前的臨時條款一樣,屬「違章建築」,在國家統一後就要拆除,事實上兩岸若是和平合併,絕不可能再用「中華民國憲法」,只有在「反攻大陸」成功的前提下才可能將「中華民國憲法」帶到中國大陸使用,只是連白痴都不會相信「中華民國」可能成功的反攻大陸。 很顯然的,「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被凍結,又不可能在中國大陸實施,憲法增修條文這個「違章建築」變成永久性的,既然是永久性的「違章建築」,何不好好的建,並使它變成合法的建築,所以制憲是必須的。 有人說,美國都可以存有永久性的憲法增修條文,臺灣為什麼不可以,美國的確存有永久性的憲法增修條文,但它的精神、內容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完全不同,後者的增修條文是凍結原來的條文,而美國的憲法增修條文不是凍結原來的條文,而是憲法內容的擴充。 一七八七年美國制憲時,其內容只有七條(條文相當長),主要的內容是規定國家體制,當時是由邦聯(Confederation)體制改為聯邦(Federation)體制,後來為了保障人民的權利,於一七九一年又訂定十條增修條文,它屬憲法內容的擴充,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是用來凍結原來條文的精神完全不同。修改原來憲法的內容,而且屬永久性的,當然需要重新制憲,不應該建「違章建築」。 臺灣之所以用修憲取代制憲,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法統勢力的堅持,他們抗拒產生本土化的政權,只接受由中國法統勢力來統治臺灣,而「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中國法統的圖騰,他們也不相信這一部憲法可能再度於中國大陸使用,其堅持只是因為不認同臺灣。 中國法統勢力將制憲與臺獨劃上等號,又因為擔心產生本土化政權,所以透過強勢媒體與教育來醜化臺獨。所謂臺獨,就是認定臺澎金馬地區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不只現在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蔣家執政時期也一樣:蔣介石與美國簽訂中美協防條約之後,又發表聯合公報,聲明中華民國不得以武力反攻大陸。 蔣介石雖然時常喊著「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事實上他早就放棄「反攻大陸」,蔣家不只不可能以武力反攻大陸,也以「不談判、不妥協、不接觸」的手段抗拒兩岸和平合併,很顯然的,蔣家時代與今日的「中華民國」都是放棄大陸的版圖,兩個時代都是「臺獨」,中國法統勢力認同蔣家時代的「臺獨」但抗拒民進黨執政時代的「臺獨」,其原因是以前臺灣由中國法統勢力統治,而今日的臺灣卻由本土化的政權統治,中國法統勢力抗拒的不是「臺獨」,而是臺灣。 李前總統執政時代若是說出制憲問題,中國與在台灣的中國法統勢力必定窮追猛打,但今日陳總統說出將於二○○六年制憲,海峽兩岸都沒有大動作,泛藍營只說陳水扁訂出臺獨時間表,中國方面則說陳水扁未必再度當選總統,即使當選,要制憲也要看人民的意見,一改以前蠻橫的態度。 陳總統提出制憲問題,可說是繼臺灣正名之後臺灣人又打了中國一個巴掌;若沒有大動作,具有霸權思想的中國是有點面子掛不住;若出言恫嚇,又要變成陳水扁的最佳助選員,真是「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國民黨一慣的伎倆是先以「臺獨」的帽子扣在民進黨頭上再來打擊臺獨,但這一次卻沒有大動作,可見在台灣「反臺獨」的市場已經流失,只是部分民進黨大員對政治市場的敏感度不夠,聽到「反臺獨」的聲音就發抖。 臺灣政壇出現亂象的因素很多,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體制不健全,現行體制不像內閣制一樣國家權力中心在於國會,也不像總統制一樣國家權力中心在於總統府,當不支持總統的在野國會議員席次超過二分之一時,行政院與國會之間就形成雙頭馬車,為解決政壇亂象,制憲是急迫的。 陳總統目前提出「制憲」是一項相當有智慧的做法;既然不準備反攻大陸,就要好好的制憲,不要以「違章建築」取代合法的房子。制憲與臺獨無關,即使制憲等於臺獨也是好事,臺灣不成為一個國家,難道要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