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客家族群豈可輕易遭到挑撥 | 最近國家考試國文科出現福佬話民歌「補破網」歌詞的閱讀測驗,引來客家人的抗爭,最後考試院屈服於政治壓力,召開記者會,為了息事寧人,不得不由院長以不合體制的方式片面宣布該題不算分,所謂不合體制是因為考試院對疑義試題的處理已建立制度,不是由首長來決定處理的方式。客家人所抗爭的並不是考題沒有客家話的題目,而是抗議國家考試出現福佬話試題。 在無任何法源的模式下,外來政權強迫台灣居民使用北京話,並透過教育體系打壓台灣老住民的語言,造成台灣老住民語言流失殆盡,以不公平的手段促使北京話變成台灣的通用語言。 更嚴重的是各族群出現了一個盲點,誤以為用北京話溝通才屬公平,沒有體會到它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礎上所推演出來的「公平」。若真的要談公平,應該快速立法,訂定國家通用語言,否則就要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尊重多元文化的基本精神,使用各族群的語言。 因此,客家人應該要求的是客家文化被列入考試範圍,或是立法訂定國家通用語言,不是抵制福佬文化。客家族群以「福佬沙文主義」譴責福佬人,泛藍營則以「分化族群」來打擊民進黨,連戰還說出「分化族群,其心可誅」。但是,實際情形究竟是如何呢? 台灣出現客家電視台,並沒有福佬電視台;中央政府有客委會,沒有任何福佬人相關部會;到處可看到客家文物館,就是沒有任何福佬文物館。福佬人從來沒有因為政府禮遇客家人而抗爭,若是國家考試出現客家文化的試題,相信福佬人也不會抗爭,在台灣只有客家人排斥福佬人,沒有福佬人排斥客家人的問題,到底是「客家沙文主義」?或是「福佬沙文主義」? 很清楚的一個事實就是:連戰等泛藍營人士先將民進黨定位為福佬黨,再來譴責福佬人分化族群以打擊民進黨,被分化的族群反而被指責分化族群。 由投票行為可以看出,只要有新住民(外省籍)參選,新住民的選票幾乎不會漏給其他族群候選人;客家族群也有同樣的習性;只有福佬人的選票可以投給任何族群,如此還指責福佬人分化族群,真的是毫無公理,真正該站出來譴責的應該是福佬人,新住民、客家人先團結自己的族群,再來挖福佬人的選票,還要指責福佬人分化族群。 因為有多數客家人的支持使泛藍營增色不少,尤其是這次國家考試問題,泛藍營成功的慫恿客家人對付福佬人而感到沾沾自喜,事實上福禍還很難評估:中、北部客家人本來就具有很強烈的反福佬人情結,他們又將民進黨當作福佬黨,民進黨在該地區本來就拿不到客家票,這次國家考試的抗爭對客家票影響不大,卻挑起福佬人的危機感,進而促使一向不團結的福佬人較以前團結,對民進黨而言或許因禍得福。 台灣各族群都受到北京語系文化的壓迫,照理說,台灣各族群應該團結合作對抗外來文化的壓迫,以保護自己的文化,可是,客家人卻放棄自己的文化,與北京語系的族群結盟來對抗福佬人,這種現象在其他地區是不容易發生的。 美國人的祖先絕大部分來自歐洲各國,在美國獨立前後乃受到歐洲國家的壓迫,他們全國居民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共同對抗歐洲國家的壓迫,他們以美國人自居,不會想到自己是英國人或是西班牙人。 台灣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迫,可是,台灣全體居民並沒有團結一致對抗敵人,目前台灣地區有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家,台灣居民應該像美國人一樣,同心協力對抗外來的侵略,可是台灣內部卻分成一個本土化與一個親敵人的政治勢力。 中國法統勢力只認同中國,不認同台灣,他們抗拒本土化政權,雖然人數不多,可是多數客家人與部分福佬人卻成為他們的外圍份子,增強法統勢力的力量,造成台灣面對被併吞的威脅,這也是其他地區不太可能出現的現象。 各種族到了美國,就認同美國那一塊土地,並在那一塊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各族群來到台灣,卻有人不認同台灣,又不願意回歸他們心目中的祖國,形成台灣建國的阻力,更嚴重的是部分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沒有國家觀念,心中只有利益的結合,造成台灣地位的尷尬。 台灣與美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區別,主要的原因是亞洲國家與歐洲國家的觀念不同;亞洲國家的皇帝被神格化,皇帝並沒有好壞之分,中國歷史上突出的「忠臣」都是對壞皇帝效忠,所以在亞洲,皇帝與國家幾乎劃上等號。歐洲國家是一神教的社會,人不能變成神,政治領袖也不會被神格化,政治領袖與人民之間不會像亞洲人的距離那麼遠,國家的主體是全體人民,不是國王。 政治民主化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家觀念正好與民主體制吻合,人民就是國家的主人。歐洲人到了美國之後,秉承歐洲人的觀念,人民是主人,很自然的以人民與土地為基礎而形成一個國家。亞洲國家在推動民主體制時,與國家觀念產生矛盾,雖然人民有選舉權,但還是要尋找神格化的政治領袖,也很自然的產生法統的觀念。 亞洲國家因為將皇帝與國家劃上等號,由中國移民到台灣的人因為沒有皇帝,也因此失去了國家觀念,很容易與外來勢力共存,很和平的過著不平等的生活。台灣雖然已進入民主體制,但因為傳統上人民不是主人,所以,缺乏以人民與土地為基礎形成一個國家的觀念。 台灣居民的國家觀念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受到歐洲國家觀念的影響,將台灣當作一個國家;第二類是以法統代表國家,所以他們只認同中國法統,不認同台灣;第三類是沒有國家觀念,依利益而成為前面兩種勢力的外圍份子。 台灣的遠景乃在於台灣人國家觀念的建立,其中第二類的人是無法改變的,若多數第三類的人轉換成第一類,台灣就有希望。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