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紀律與人情 | 中秋節鐵路工會發動罷工,雖然列車並未延誤,但已造成鐵路局嚴重的傷害,事後有些單位追究責任,工會立刻責怪執政黨秋後算帳。依民進黨的習性,有可能大送人情,對違紀的員工不做處置,他們沒有顧慮到送了「人情」就會破壞「紀律」。 部分鐵路局員工同時具有勞工與公務人員的身份,他們認為具有雙重身份的人,應該擇優解釋,所以不受公務人員的限制,具有雙重身份的人也一樣可以罷工,這是他們扭曲事實,談「福利」是擇優解釋,然而針對「限制」則是從嚴解釋,很顯然的,具有公務人員身份的勞工是不得罷工。 再說,並非所有勞工都可以隨意罷工,罷工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鐵路局罷工事件只有「紀律」問題,沒有秋後算帳的問題,不能為了送「人情」而破壞「紀律」,有擔當的政治人物應該賞罰分明。 自從政治民主化之後,政治人物常為了選票而破壞紀律,有選票實力的人就可以違反紀律,公權力只會制裁沒有選票實力的人,而有選票實力的人反而可以壓迫公權力。所以會如此,主要的原因是台灣的選民不重視公共政策,不會制裁屈服於惡勢力的政府,若是選民重視公共政策,當政府打擊惡勢力時,雖然失去惡勢力的選票,但會獲得一般民眾的支持。 然而,就是台灣的選民不重視公共政策,造成政府打擊惡勢力時,對其政治版圖不但不會加分,還要扣分。民主政治是世界潮流,對人民來說,民主政冶當然優於獨裁政治,然而由於台灣選民不重視公共政策,造成「紀律」隨伴獨裁體制一起消失。 當政府宣布取消軍教免稅時,教師會立刻發動群眾走上街頭,後來礙於輿論的壓力,臨時將抗稅的遊行改成「還我納稅權」的訴求,這也是一項笑話,除了具有軍教身份人士以外,全國有誰反對軍教納稅? 更可笑的,政府不但未執行教師會「還我納稅權」的訴求,反而將取消軍教免稅的政策延後執行。執政黨對人性嚴重誤解,誤以為給會叫的人糖吃就可解決問題,他們沒想到不但吃了糖的人會繼續叫,其他沒有吃到糖的人也會跟著叫,反正叫了就有糖吃。 李前總統曾在教會做完禮拜後被倒了紅墨水,李前總統對侵犯他的人並沒有追究,對國安局追究失職人員也不予過問;曾經有中學生對陳總統有不當的言行,陳總統也是不追究,然而當教官查詢該生的不當言行時,陳總統立刻加以制止。 國家元首能夠寬宏大量是很好的風範,但不能為了送「人情」而破壞「紀律」,國安局追究失職人員是維護「紀律」,而教官查詢學生的言行是教育必需的程序,也是維護「紀律」,國家元首不該介入。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