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舊法統企圖以公投遂行政治鬥爭 | 十幾年來舊國民黨勢力一直頑抗公民投票,最近行政院計畫訂定公民投票實施要點,剛開始泛藍營極力反彈,說公民投票並無法源依據,由行政院訂定公投實施要點乃是違憲犯法,然而,民進黨的規劃卻廣受民眾支持,泛藍營立刻見風轉舵,與行政院搶公投的風采,所以主張公投立法,並將核四案以及統獨問題都列入公投議題,泛藍營一反常態,讓民眾感到滿頭霧水。 只要是正常的民主國家就不可能排斥公民投票,公民投票屬直接民權,其位階在間接民權之上,只有直接民權否定間接民權,不應該由間接民權來否定直接民權,所以,由立法院來排斥公民投票是民主體制的笑話。 獨裁國家是由獨裁者來訂定國家政策,而民主國家的政策則由人民來訂定,但由全國人民訂定政策在執行上有困難,所以由人民選出民意代表(各級議會議員)來執行立法工作,代表人民訂定政策,因而形成間接民權,但立法機關所訂定的政策未必是多數人民的意見,必要時應由人民直接訂定政策,以排除不當的間接民權。 臺灣竟然出現立法委員抵制公民投票,以間接民權排斥直接民權,嚴重違反民主精神。事實上,由間接民權壓迫直接民權已形成「集團獨裁」,這種國家已變成獨裁國家,不是民主國家。 泛藍營認定由行政院訂定公民投票實施要點是違法,因為公民投票並無法源依據,這是對民主憲政的曲解,臺灣的體制是行政與立法分立,立法單位執掌立法權,負責政策的訂定;行政單位則依法規或政策施政。立法權規劃的是一般的規則,而依規則處理的個別案件則屬行政權,最重要的觀點就是立法單位沒有規範的部分都屬行政權,若是立法院沒有訂定出法律或政策的事務,行政院都不能做,那行政院就要停擺,因為行政業務十之八九是行政單位的決策,不是由立法單位所議決。 公民投票是上軌道民主國家所認同的,但在臺灣因為意識形態嚴重對立,永遠都有一部份人抵制公民投票。終戰初期,臺灣是由代表中國法統的蔣家集團統治,他們知道不可能反攻大陸,更不願意與「共匪」和平談判,堅持與對岸劃清界限,當時的臺灣有一個政府,行使獨立的主權,本來就很自然的形成一個國家,然而中國法統勢力不認同臺灣,即使臺灣已成為一個實質性的國家,他們一方面以獨裁體制統治臺灣,一方面與「共匪」爭「中國法統」的地位,也因此使臺灣逐漸失去國際空間。 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由全國人民直選總統之後,臺灣就由獨裁體制進入民主體制,由臺灣人民所產生的政府統治臺灣,推翻了「中國法統」的統治權,這算是一項成功的非武裝革命,可是中國法統勢力一直抗拒政權本土化,利用特權與利益吸收一些政客,使中國法統的勢力大增,與臺灣本土勢力分庭抗禮,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本土勢力以多數人民的意見來否定中國法統勢力統治臺灣的正當性,公民投票因而變成他們的致命傷,所以他們堅決反對公民投票,以間接民權壓迫直接民權。 選舉執行間接民權的民意代表時,可以利用人脈或利益吸收選票,然而公民投票屬政策的決定,不是人員的選舉,動用人脈與利益的手段較難發揮功效,所以中國法統勢力才會頑抗直接民權的實施。 長期來追求直接民權的民進黨在執政之後態度起了大變化,連臺聯推動公投立法,民進黨都沒有全力支持,使民進黨支持者感到十分納悶,其實它的道理很簡單:依政壇的生態,政局穩定有利於執政黨,但對在野黨而言則政局愈亂愈有利。 依民進黨的觀點,主張公投人士本來就是他們的支持者,舉辦公投對民進黨並沒有加分,然而萬一出了問題還會扣分,所以部分民進黨人士也不支持公投立法。 推動核四公投人士數度對執政黨施壓,要求總統大選時同時舉辦核四公投,民進黨真的是進退維谷,一方面擔心舉辦公投會對總統大選產生負面的效應,一方面覺得推動核四公投人士的抗爭將使民進黨的元氣大傷,最後決定由行政院制訂公民投票實施要點,但將公投的時間提前,與總統大選脫勾,沒想到這種做法廣受民意支持,泛藍營也因此慌了手腳,臺灣人民的民主素養還是進步不少。 民進黨計畫以行政權推動公投,此舉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泛藍營立刻積極推動公投立法,以免被民進黨搶了先機,他們認定推動公投立法除了可以討好選民外,整個政策的推動也有利於泛藍營,若由行政權推動公投,主動權操在執政黨;若公投立法,執政黨就失去主動權,泛藍營更可以利用優勢的立委席次訂定出對民進黨掣肘的內容。 在核四公投方面,若決定續建核四,反核人士還是會與執政黨保持緊張的關係;若決定停建核四,泛藍營也會利用優勢媒體將經濟不景氣與停建核四綁在一起,這真是惡棍的做法,核四運轉是好幾年後的事,與目前的經濟毫無關係,可是民進黨輸在媒體,真是啞巴吃黃連。 在統獨方面,由於舊國民黨長期的毒化,使一般民眾對臺獨莫名的排斥。不過,由於中國的惡形惡狀,使多數臺灣人對中國感到厭惡,若民進黨將總統選戰主軸定在「臺灣人對抗中國人」必定有很大的賣點,泛藍營也知道箇中道理,所以,積極以統獨問題來取代臺灣人與中國人對決的局面。 這實在是一件荒謬的事,臺灣本來就是處在獨立的狀態,只有國號問題,哪來統獨問題?在國家定位方面的公投只有「正名公投」或是「投降公投」,絕對沒有「臺獨公投」。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