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楚瑜將帶來不幸的副總統制 | 2004年的總統大選綠藍兩營都已開跑,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動作相當大,硬將國民黨主席連戰逼為配角,宋主席以藍營副總統候選人身分竟然要求與綠營總統候選人辯論,可見他並沒有居副的心理準備,呂副總統認定宋楚瑜擬創雙總統制,聽到綠營的抨擊,連主席也立即反應,他說呂副總統不瞭解憲法的規定。 事實上是連主席自己不瞭解憲法,中華民國憲法的特色就是權力中心不穩定,隨時可以因人而改變權力架構,若大家不健忘的話,應該記得蔣介石當總統時,國家的權力中心在於總統,行政院長只扮演總統的秘書長,嚴家淦接任總統時,行政院長蔣經國掌握國家大權,總統變成虛位元首。 大家都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的體制行政權是落在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間,偏向哪一方,端看個人的實力,其實未必盡然,若由嚴家淦、蔣經國搭配擔任總統、副總統,權力中心必定集中在於副總統身上,總統還是扮演虛位元首的角色。呂副總統說的或許不完全對,宋主席創造的可能不是「雙總統制」,而是總統變為虛位元首的「副總統制」。 權力中心不穩定 台灣的權力中心所以會不穩定,是中華民國憲法體制所然。內閣制國家的權力中心在於國會,內閣閣員由國會多數黨的議員所擔任,行政單位與立法單位一體,沒有行政與立法對立的問題,國會集體掌握國家大權,這種制度當然可以使政局穩定。總統制國家行政與立法分立,國會制定政策,總統負責施政,然而當總統認定國會所制定的政策窒礙難行時,得以否決,所以國家的權力中心在於總統,這種體制也屬穩定的體制。 中華民國的體制行政與立法分立,內閣閣員(政務官)並非由國會議員擔任,所以國家的權力中心並不在國會,但也不在總統手中,本來中華民國憲法的覆議權帶有否決權的精神,可是修憲時,將立法院對抗覆議的門檻降低,「覆議」已失去否決的功能,總統不能否決立法院的決議,國家的權力中心當然也不在於總統,國家權力中心不偏向國會,也不偏向總統,立法單位與行政單位之間形成雙頭馬車,只有受到國會多數人支持的行政首長才能成為政壇上的主流,所以行政單位誰掌握了多數國會議員,就掌握了國家權力中心。蔣家與萬年國會形成共生的狀態,又掌握特務機構,所以蔣家永遠掌握國家權力中心,當總統如此,當行政院長也一樣,就算當副總統也照樣掌握國家權力中心。 連戰與宋楚瑜搭配競選,結果是宋楚瑜當主角,連戰變成配角,泛綠營的人諷刺連戰是「阿斗」,這是泛綠營太不瞭解連戰。在政壇上歷經數十年,連戰一向追求的是「名位」,不是「實權」,連戰團隊將連戰捧得高高的,但自己卻抓住實權,連戰本人是「位高」,但未必「權重」。 在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某公立大學校長一職競爭頗為激烈,連院長堅定支持某一個候選人,但發表的卻是另外一個人,因為那個候選人是徐立德所屬意。有事請託連戰時,外行人是直接找連戰,內行人則找連團隊。 連戰追求的是「位高」,宋楚瑜卻是「權重」,即使出現「副總統制」,連戰還是很能夠適應,宋、連二人算是絕配,不至於為權力而鬥爭,但連團隊與宋團隊之間為了搶奪政治版圖,惡性鬥爭是在所難免。 政客西瓜倚大旁 或許有人認為國民黨的立委席次不亞於親民黨,若是泛藍營當選了總統,宋楚瑜不可能獨攬大權,持這種說法的人是太不瞭解台灣政客,今日反李登輝的那一群政客還不是有一大批人當年抱住李前總統大腿猛吸奶水,台灣政客的特點就是「西瓜倚大旁」,只要你的氣勢能夠拉上來,就會有一大群政客跟著你走。 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初期,因為他的氣勢超過李前總統,所以多數台灣政客去投靠郝柏村,因為郝柏村不屑收留這些台灣政客,迫使他們改變方向,投到李登輝陣營。當年若是郝柏村願意收留那些台灣政客,其聲勢必然大增,立法院的政治版圖必定超過李前總統,改寫歷史是必然的。 宋楚瑜積極營造氣勢,只要泛藍營當選總統,不只多數泛藍營立委會投效宋楚瑜,就連各級行政官員也不例外,到時就會形成「副總統制」,不過,它將使台灣進入悲慘世界,因為泛藍營的擁宋立委雖然超過擁連立委,但擁宋立委在立法院必定不是絕對多數,在立法院裡民進黨、擁宋、擁連的立委將出現合縱連橫的戲碼,其鬥爭的慘烈必定數倍於今日,這是台灣的不幸。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