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人!努力活出自己的特色! | 中國肺炎(SARS)侵襲台灣期間,部分醫療人員出現兩極化的現象:有的人顯現出高貴的情操,他們並沒有參與中國肺炎醫療工作的義務,可是自願參加醫療行列,即使有被感染的危險也不在乎;有的人有參與中國肺炎醫療工作的義務,可是抗拒參加,甚至於辭掉醫療工作。醫療人員從事醫療工作就像教師從事教學一樣,本來就沒有權利選擇工作的對象,在進入該行以前就應該有心理準備。 有一位醫師朋友描述,幾乎所有醫學院畢業生剛從事醫療工作時都非常熱心,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熱心」就被病人磨光了,依其說法,是醫師忍受不了病人的囉唆。筆者告訴他,這些不耐煩的醫師是投錯了行,他們不應該當醫師。病人的情緒當然不同於健康的人,這一點從事醫療工作的人應該很清楚,不能接受病人的囉唆就不應該從事醫療工作,就像不喜歡小孩的人就不應該擔任小學教師一樣。 很多台灣人有一個盲點,功利主義的心態太重,一直追求熱門,不考慮自己或子女的性向,只要能升官發財就是好行業。醫師目前是台灣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因為醫師的收入相當高,致使多數台灣人不管自己的性向是否適任醫師,只要考得上醫學院,就不會放棄當醫師的機會,有些學醫的人因為性向不合,造成情緒低落,所以工作績效不佳。他們若不盲目的往醫學院鑽,依自己的性向選擇科系,相信會有更好的表現,更因為心情保持愉快,智慧也跟著快速成長。人往往會盡最大的心力去瞭解別人,就是不會花功夫去瞭解自己,更沒有找出自己的特色。 大女兒喜歡文學,大學聯考時,本來應該考第一類組(文組),但她的歷史、地理成績從國中開始就不佳,若勉強考第一類組,一定考得很不理想,所以筆者建議她考第三類組(自然組),進入大學之後再到中文系選課。因為選中文系為輔系,所以大學畢業後順利考上「國文研究所」。一般中文系的學生不喜歡聲韻學,這一門課因而變成中文系學生沈重的負擔,然而大女兒卻非常喜歡它,所以筆者建議她主修聲韻學,即使這一門課在中文系相當冷門。一個人若過度追求熱門,往往會抹殺自己的優點,減低自己的競爭力,其成就當然不如預期。只是多數台灣人只會追熱門,不會用心的去認識自己。 十幾年前筆者常為在野黨候選人助講,當年有兩位演講者具有獨到的特色,一位是李鴻禧,另一位則為蘇貞昌。李鴻禧一上台,聽眾的笑聲就不停,而蘇貞昌一開口,聽眾的掌聲就不斷,幾位朋友建議筆者學習李鴻禧與蘇貞昌,筆者也很努力的向他們兩位學習,可惜當筆者模仿李鴻禧時聽不到聽眾的笑聲,因為筆者沒有李鴻禧幽默的神韻;學習蘇貞昌時也聽不到聽眾的掌聲,因為筆者沒有蘇貞昌煽動性的語調。那時候筆者自認為沒有演講的天分,幫候選人助講只為了盡一份心力而已,對候選人沒有什麼幫助。直到國策顧問周平德參選立委時,在高雄新光路辦了一場演講會,筆者講了十幾分鐘時,突然下起細雨,為了不讓聽眾淋雨,筆者建議先到走廊避雨,等雨停了之後再繼續演講,當時有一位聽眾主張演講繼續,所以演講沒有因細雨而中斷,奇妙的是直到筆者演講完畢,沒有一位聽眾離開現場,筆者也因此體會到,沒有掌聲、笑聲的演講,未必代表聽眾不歡迎。一個人應該找出自己的特色,不要一直模仿他人,若是筆者強力模仿李鴻禧、蘇貞昌,不只像不了李鴻禧、蘇貞昌,連自己也不像。 去年十月份筆者赴美國巡迴演講,到休士頓(Houston)時由同鄉會副會長郭正光夫婦接機,剛見面時筆者就有一個疑問埋在心裡不敢提,郭夫人實在太年輕了,到底是不是正牌的郭夫人?直到在吃午飯閒聊中,郭夫人提到她讀大學的小孩時,筆者才體會到她並沒有那麼年輕,因而將放在心中的疑問提出,郭夫人也解釋她所以看起來相當年輕是因為她不趕流行,所有的化妝與衣著都是掩蓋自己的缺點,凸顯自己的優點。真是高明,找出自己的特色,扮演自己,不要追趕流行,模仿別人。 瞭解他人易,認識自己難。多數台灣人沒有積極找出自己的特色,喜歡與他人競爭,就是不會與自己競爭,升學與就業時,只知道追求熱門,不探討自己的性向,往往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競爭,掩蓋自己的長處,難怪在台灣常常可以看到愁眉苦臉的面孔。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