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有國家定位牌才能使民進黨勝選 | 距2004年的總統大選還不到一年,泛藍營與泛綠營都已進入戰鬥狀態,民進黨一直迷戀上一次大選的打法,認定中間路線是民進黨成功的轉型。事實上,民進黨的堅定支持者並沒有超過三成,中國法統勢力也如此,所以選戰的決勝點乃在於中間選民。上一次總統大選,民進黨獲得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讓民進黨認為避開國家定位的問題才有勝選的機會。 上一次大選民進黨是贏在國民黨的分裂,若不是宋楚瑜違紀參選,陳總統根本沒有當選的機會,嚴格的說,民進黨走中間路線並沒有贏得選舉,上一次總統大選,國民黨是一個黨分成兩個勢力,明年的大選,泛藍營有可能兩個黨結合成一個勢力,民進黨是要歷經一場大考驗。 況且目前情況已改變,昔日民進黨所以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持,是因為民眾對腐化的政府感到不滿,所以將希望寄託在「政黨輪替」上,當年民進黨主攻政府腐化而得到中間選民的認同,可是今日已是豬羊變色,民進黨由在野黨變成執政黨,已變成被抨擊的對象。 臺獨運動人士對民進黨走中間路線並不認同,但還是支持民進黨。四年前臺獨運動人士認定民進黨為了取得政權才走中間路線,對民進黨的作風雖不認同,但還可以體諒,當時是期待民進黨在執政之後能極力推動臺獨運動,因而將所有希望寄託在民進黨執政,為了追求理想,盡全力為民進黨拉票,成為最盡責的助選員,也因此拉了不少屬中間選民的親友。 三年來,臺獨運動人士對民進黨的表現感到失望,但他們不可能支持泛藍營,投陳總統一票應該沒有問題,可是他們只會投民進黨的票,不會當民進黨的助選員,少了這些熱心的助選員,民進黨將失去相當多的選票。 2000年民進黨並沒有執政的準備,意外的執政的確令民進黨慌了手腳。國民黨是百年老店,而且一直都是執政黨,對政務官的任用已制度化,爭執不多。民進黨屬新興政黨,2000年算是第一次執政,瞬間出現一大堆政務官的缺等待添補,急就章的分配出現一大堆漏洞。長期公開為民進黨抬轎者被重用的人並不多,而政務官體系卻出現很多以前不敢公開支持民進黨的新貴,讓一些民進黨的「死忠」感到不滿。 執政初期有人幫民進黨解釋:民進黨的「死忠」立場過於尖銳,若是接任政務官恐怕會受到在野黨的抵制,所以不得不進用政治色彩不鮮明的人,可是那些民進黨「新貴」還是一樣受到在野黨的抵制。 民進黨的「死忠」 雖然對民進黨的取才方式感到不滿,但多數人還是不敢公開反民進黨,因為此舉會被泛綠營群眾唾棄,可是他們在公開的場合雖然支持民進黨,但私底下卻對民進黨做負面的宣傳,選票或許可以投給民進黨,但不會幫民進黨助選。民進黨的新貴多數人只會當官,不可能放下身段全力為民進黨助選,民進黨失去一些「死忠」的助選員,新貴又發揮不了什麼功能,總統選戰在這方面又扣不少分。 為了擴張政治版圖,化敵為友是相當好的策略,但不可因此失去人和。近日政界傳聞民進黨又要重用張博雅,還好只聞樓梯聲。張博雅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抓對時機才會得人和。若總統大選期間,能夠使張博雅全力為民進黨助選,陳總統在連任後才重用張博雅就不離譜。 立法院對考試院正副院長行使同意權時,泛藍營為了抵制姚嘉文,在技術上也不得不抵制張博雅,落榜的張博雅卻找錯對象報復,反而與民進黨為敵,在這一段期間,若民進黨還重用張博雅,會讓人覺得當民進黨的朋友還不如當民進黨的敵人。 1996年總統大選時,一位民進黨重量級人士倒戈去支持李前總統,選後要求監察委員的職位,李前總統基於「人和」的原因還是不給。民進黨在給敵對人士職位時,常出現有違「人和」之舉,這也是民進黨的敗筆,此舉將使朋友失望。 由上述因素分析,民進黨是難逃下野的命運,然而,泛藍營卻幫民進黨製造了機會。上一次總統大選前,堅定支持本土化與反本土化的選民並不多,多數選民屬無意識形態的民眾,這些人因為對政府的腐化感到不滿,所以支持在野黨。若國民黨繼續保持以前的風格,降低意識形態的對立,則因為豬羊變色,民進黨要挑起執政黨的包袱,下野的機會相當高,可是國民黨圍剿李前總統,挑起意識形態的對立,使原來佔多數沒有政治意識的民眾不得不選邊站,造成具有強烈政治意識的選民大增。 連戰與宋楚瑜結盟,又發表親中國的言論,使這一屆總統大選變成臺灣人與中國人的競爭。美、伊戰爭期間,泛藍營又與中國一起反戰、反美,使臺灣的政治生態變成泛藍營與中國綁在一起,而泛綠營則有明確親美的色彩,這種政治生態有利於民進黨。 上一次總統大選民進黨是靠泛藍營分裂而執政,事實上民進黨引以為傲的中間路線所得到的選票還是不如泛藍營。這次碰到泛藍營降低分裂的程度,民進黨是不容易打贏這一場選戰,加上民進黨要背負執政的包袱,幾乎沒有勝選的機會。目前民進黨唯一可打的牌只有提升意識形態的對立,使整個選戰變成臺灣人與中國人的戰爭。政局不利於民進黨,民進黨打國家定位的牌未必贏得選戰,但若不打這一張牌必定失去總統寶座。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