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陳茂雄目錄  1

李登輝+施明德,入夢容易圓夢難

 李前總統與施明德會談七個小時,政壇上多人認定他們在規劃組成第三勢力。施明德承認曾經拜訪過李前總統,但不是組第三勢力,而是談論「二十一世紀台灣夢」。

 李前總統的確對台灣時局相當憂心,藍、綠嚴重對決,政壇上只有意識,沒有是非,只是與施明德合作是否能解決問題令人質疑。有趣的是李前總統與施明德之間既無同質性,更沒有互補性,兩人唯一相同的只是對陳前總統相當厭惡。

 兩人所以會碰在一起是有特殊的原因,李前總統認定要解決意識形態的對立,只要有人擁有群眾魅力就可以解決,將群眾的注意力引到公共政策,破解政壇上有意識,無是非的政治生態。紅衫軍凝聚數十萬群眾,使李前總統認定施明德有強烈的群眾魅力,這是嚴重的誤會,紅衫軍是倒扁的群眾,不是施明德的群眾。

 李前總統是一位博學的政治領袖,研讀各領域的書籍或期刊,唯獨沒有參加過群眾運動,所以,對群眾運動的瞭解遠不如其他學問。凝聚群眾的因素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因議題而凝聚,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意識形態。第二類則是個人的群眾魅力,這是以個人的聲望來凝聚群眾。施明德所組成的紅衫軍是意識形態的凝聚,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倒扁,這些群眾的凝聚絕不是施明德個人的魅力。李前總統要化解意識形態的對立,卻找一個以意識形態來凝聚群眾的人來操盤,真耐人尋味。

 凝聚數十萬群眾,不要說施明德,綠營很多社團都有這種能力,甚至於人數不在紅衫軍之下。不同社團辦活動,只是檯面上換了人,參加的群眾都是同一批人,他們是為政治議題而凝聚,不是社團的魅力;因政治議題而能凝聚數十萬群眾的社團,若是不談政治議題,改辦文康活動,要召集百人都有困難。施明德的情況也一樣,他沒辦法以個人魅力凝聚群眾,當然沒有那份能耐化解意識形態的對立。

 施明德也有風光的時期,他曾經擁有很強的群眾魅力,那是在黨外時代及民進黨創黨初期。他是政治犯出身,在獨裁統治時代,有不少民眾對獨裁政權敢怒不敢言,政治犯所表達出來的正是他們的心聲,所以,他們將政治犯當作英雄來崇拜,諸多政治犯中,施明德算是聲望較高的一位。政治犯所以會變成英雄,是國民黨獨裁政權所造成的,黨外時代所謂名嘴,並不是個個都能言善道,當時只要敢罵國民黨的人就變成名嘴,敢坐政治牢的人就變成英雄。

 政治民主化之後,衝擊最大的要屬政治犯,缺乏獨裁者,英雄的舞台自然會消失。有的政治犯在政治民主化之後快速轉型,由英雄轉換成思想家,照樣擁有群眾魅力,這一段時期的名嘴要有兩把刷子,只靠罵國民黨還是很難成為名嘴。政治民主化之後,雖然有些政治犯轉型成功,照樣擁有不少民眾,可是,原來的舞台大部分被美麗島辯護律師所佔據,多數美麗島辯護律師能言善道。

 也有不少政治犯在政治民主化之後並沒有轉型,所以失去政治舞台,施明德就是其中之一。施明德相當聰明,照理說要轉型並不困難,只是各行各業都要當過學徒才有機會成為師傅,政治這一行也不例外,可是,施明德一直沒有機會當學徒,他一出獄,就被捧為大師,一個人當了大師,就沒有機會學習。目前的施明德與綠營的社團一樣,只能依賴政治議題凝聚群眾,沒有能力建立個人的群眾魅力。

 李前總統想找一位擁有群眾魅力的人來吸引群眾,以便化解意識形態的對立,這是很美好的夢,只是找施明德來執行這一個夢,美夢還是難以成真。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