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於七月二十日召開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除改選中執委、中評委、中常委外,還通過下一屆縣市長候選人的產生改由黨中央徵召,不再辦初選,以免因初選造成裂痕。這一次全代會的重點是改變候選人產生的制度,至於功效如何有待觀察。
鑽漏洞是台灣人的特色,無論制度訂得多嚴密,大家都會找出漏洞,民進黨為了防弊,乃隨時修改制度以修補漏洞。早期民進黨的提名制度是由黨員投票與幹部評鑑來決定候選人,由於幹部評鑑的選舉人太少,容易出現賄選,後來取消幹部評鑑,完全由黨員投票來決定候選人,剛開始成果還不錯,可是,很快出現人頭黨員問題,逼得民進黨不得不加入民調來決定候選人。經過幾次初選之後,有人為了在民調時能獨得藍營民眾的支持,因而發出抨擊民進黨的聲音,民進黨最後採取排藍民調以遏止爭取藍營民眾支持的漏洞。
民進黨是一個遵守制度的政黨,只是其制度一直在修改,主要的原因是有人會鑽漏洞,只要出現漏洞就修改制度,所以,制度一直在變。民進黨改變制度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不可能訂出一套可以長期實施的制度,任何制度只要出現漏洞就不得不換。目前以徵召方式取代初選可以讓大家接受,其原因是民進黨目前已陷入空前的低潮,縣市長當選率不高,大家用不著爭,所以,不會抗拒徵召,有朝一日民進黨氣勢上揚時,以徵召方式產生候選人,沒有上榜的人還是一樣扯後腿,其嚴重程度絕不在目前體制之下。
中國國民黨再腐化,都不可能崩盤,他們只可能分裂,不會崩盤。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國民黨的政治版圖建立在人脈上,所以,對腐化、派系鬥爭沒有那麼敏感,甚至於有免疫性。民進黨的人脈薄弱,絕大部分的選票來自「空氣票」,有時候連候選人都不清楚其選票來自何處。由於選民與候選人之間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所以,對腐化與派系鬥爭相當敏感,只要出現這一些毛病,他們就會唾棄民進黨。
民進黨號稱已解散派系,事實上派系依然存在,這一次中執委與中評委的選舉各派系就壁壘分明,誰說派系已經解散?剛解散派系初期,大家還收斂一點,派系的運作由明轉暗,可是,這一次全代會的選舉,派系還是赤裸裸的浮出檯面。以後的民進黨還是脫離不了派系鬥爭,由派系掌控人頭黨員,再由人頭黨員產生全國黨員代表,繼而產生中執委、中常委。即使由黨中央徵召候選人,還是一樣由派系掌控候選人的產生,沒有解決問題。
中國國民黨並沒有因為人頭黨員與派系的鬥爭而拖垮政黨,民進黨就有這些問題,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兩黨的體質不同。民進黨也有人脈,只是人脈的架構與中國國民黨不同而已。中國國民黨多數人脈掌握在黨部手中,政治人物所掌控的人脈遠不如黨部。民進黨正好相反,幾乎所有人脈都掌控在政治人物手中,黨部只是一個空架子,政治人物掌控人頭黨員,又組成派系,不只拖垮民進黨,還使民進黨難以翻身。
很顯然的,改變制度還是不能消除人頭黨員與派系鬥爭的問題,要救民進黨,還是要從人脈的架構著手。黨部要花很大的人力物力建立黨員資料檔,並花時間與黨員聯絡,模仿中國國民黨的架構,將人脈逐漸由政治人物手中移轉到黨部,這是相當浩大的工程,不知黨工能否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