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在亞洲造成的效應,以巴基斯坦和印尼最為突出。在伊拉克戰爭之前與戰中,巴基斯坦與印尼兩國內部的伊斯蘭主義反對派勢力,利用美國對伊拉克戰爭來爭取與強化其社會支持,藉以擴張其在內政的地位。 此一發展使兩國的政府飽受壓力,在外交壓力與內政壓力兩股反方向的作用力拉扯下,努力尋求危險的平衡,既不得不在外交上表達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政策,同時又必須忙著維持內部的安定。 伊拉克戰爭之後,脆弱的危險平衡格局並未改變。在巴基斯坦,穆夏拉夫總統的處境尤其艱辛,他現在同時面對國內伊斯蘭主義反對派、美國政府的高壓,以及長期戰略對手印度的三重壓力。這三股壓力的拉扯,預示著南亞未來幾個月的緊張乃至動盪將很難避免。 而在印尼,伊斯蘭主義的政黨和反對派政治人物,早已通過反戰動員來鞏固其內政支持基盤並強化其內政角力的地位,藉以部署2004年的印尼總統大選。美軍長期駐屯伊拉克的趨勢,讓這些勢力繼續有機會打反戰反美牌,藉以擴大社會支持基盤與選戰地位。 由於警戒到本身的權力不足,雅加達當局對於反對派利用反戰反美訴求所動員的政治挑戰,採取著高度警戒且隨時準備鎮壓的政策,致使局勢呈現對峙,稍一不慎,印尼便可能再度爆發嚴重的流血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