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溫家寶2月27日強調ECFA的簽訂可以「讓利」,說是要「關心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特別要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但其後卻說要把握三個「問題」,第一、平等協商;第二、互惠互利;第三、要照顧對方的關切。
前後文一對照,就呈現溫家寶自打嘴巴的窘境!若要「讓利」,為何還要「平等協商」?若把三個原則合起來一起看,顯然溫所指的主要還是「利益交換」!
首先要問的是:中共要「什麼利益」?來讓台灣換取上述中共自相矛盾的口頭宣示?
溫家寶曾在3月5日重申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大業」;ECFA二次協商才剛結束,4月2日胡錦濤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通電,也忙著宣示對台灣的主權。從ECFA二次協商中,中共自始就要求拿掉馬政府版本中「參與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組織(即東協)」等字眼,就可以明瞭中共不願台灣有繼續對外獨立發展的能力。換句話說,在政治外交上,中共要的「利益」就是台灣的主權。
然而,馬政權一直以「有可能跟東協簽FTA」為由主張「要簽ECFA」,如今竟配合中國,不堅持在協定中列入讓台灣「可以直接參與東協組織」的條文。
非常清楚地,既然「有可能跟東協簽FTA」的前提不存在了,那麼,ECFA就沒有簽定的必要。而對其他國家而言,台灣既然失去對外談判的主權,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更沒跟台灣談FTA的動機。
再者,仔細觀看ECFA的洽談,馬政府真正關心的,只是如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等大財團大企業的利益,勢必導致整個產業鏈加速外移至中國,造成台灣更多的失業人口。
而所謂的早收清單談判,不僅因「彼此要保護的弱勢產業共識不足,以及我方提出擴大農漁產品輸中降稅」而破局,而且越談越縮水,最終又因中方也要發展及保護他們的弱勢與中小企業、農業等產品,因而都無法列入其中。
以農業而言,中共的農業部門在「平等協商」的原則下,堅持這次談判農產品不納入互相開放的範圍,未來若沒有「對等開放」,怎麼可能只談「農產品輸中降稅」?我們更要追問,馬政府能保證以後都不會開放中國農產品嗎?這豈不都讓溫家寶的「讓利」說如同屁話一般!
對馬政府來說,這些弱勢產業又不是他們在意的重點,若是的話,早就列在早收清單上了。國共兩黨無異於是聯手搬演了一場不會談到「讓利」的騙局,並且暗渡陳倉「讓渡主權」的國共之謀!
根據財政部統計,2000年我國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僅371億美元,占總出口值24.4%,但2007年起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已突破1,000億美元,出口比重高達四成。而我國對中國投資金額更是屢創新高,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07年核准對中國投資金額高達99.7億美元,持續創下史上新高,其他對外投資只剩64.7億美元。換句話說,對外出口四成在中國,對外投資更有六成以上「鎖進中國」,更證明產業外移、高度集中中國的趨勢。
但我們卻見到4月3日總統府對外宣告,要以「打破民進黨執政造成鎖國困局」為ECFA辯論的重點,反而與政務委員尹啟銘日前「高度依賴中國是在民進黨執政時造成的」的論點互打對台。這跟中共的「讓利」騙局一樣,令人一眼便輕易識破,然而,自我感覺良好的刀馬計,卻仍自我沉迷其中,馬政府還在標榜不開放中國農產品及勞工來台。
在中共的經濟算計中,ECFA只是將台灣列入以廣東、浙江、江西省為首的「海西經濟特區」計畫中,未來5至10年將會驅使台灣融入這些省份的貨幣、法規、關稅制度及就業市場,徹底淪為地方政府。
因此,簽訂ECFA後,預見將會出現這樣的趨勢:
一、台灣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都將受到中國進一步的限制,並逐漸轉為侷限在「海西特區」的發展;
二、台灣整體的經濟繼續下探,加深對中國的依賴;
三、更糟糕的是,若中國大型產業進入台灣,還會一起扼殺台灣內部的經濟發展與工作機會。
總而言之,屆時產業外移會更加擴大,台灣的科技人才反而得離鄉背井到中國打工當台勞,連帶地也將製造中國勞工大量進入台灣市場的機會。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10.04.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