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刊》上週揭露,陳雲林來台的維安是由馬英九親自操盤。馬英九方面對此並沒有否認,倒是對於陳水扁前總統的官司及收押的事,他卻撒了「看到報導才知道」的謊言,但是,本月份的《財訊》月刊有一篇揭穿「二線總統」假面具的報導,直指馬英九其實是把手直接伸進行政院的「熱線總統」,很多決策都是由馬英九所下的,蕭萬長則被抓出來當墊背,劉兆玄只是可憐的執行者而已。
《財訊》的報導指出,上任之初為了要和扁路線有所區隔,馬英九拋出「總統二線」說,其實,早在幾次天災的視察行程中就站上第一線了,把行政團隊召到總統府開會,但他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努力不讓自己「露出馬腳」。有人稱馬為「柔性的剛慢自用」,其來有自。
報導舉出一個內幕說,在馬營幕僚圈向來被評為事必躬親、管得很細的馬英九,面對劉內閣狀況頻仍、國際情勢嚴峻、媒體罵到臭頭,解決他焦慮最快速、也最不會讓外界抓到小辮子的方法就是拿起電話,打「總統熱線」!
《財訊》這篇由紀淑芳具名的報導指出,馬英九除了每天和劉兆玄幾乎到了「想到就打」的地步,他更是只要一有疑問,便直接打電話跟部會首長聯繫。一位馬團隊成員評論說,「不是站出來罵人才叫管,有人還覺得馬管得太多哩!」
據說很多部會首長經常接到馬英九的電話,報導指出,如內政部長廖了以便會因為近貧專案在三更半夜接到馬來電,一次,廖了以大白天在立法院拜訪,也當著立委面接了通總統的電話,說了幾分鐘才掛。
因此,報導指出,馬英九的「遙控」真可謂不分白天黑夜,「二線」兩字看來應該改成「熱線」才是。據說馬英九面對外界批評他很宅,私下還很不服氣地向人抱怨說,「我天天都打電話給部會首長,怎麼還有人把我當宅男?」
該刊報導,除了內閣首長,馬英九信任的專業人士也成解決馬氏焦慮的安慰劑、諮商師,一位人士透露,「要不你去看看他隨扈手機裡有多少組電話號碼!」「坐困」總統府裡的馬英九甚至會心血來潮撥電話給民間友人,劈頭就問「你今天有沒有空?」邀對方到總統府一起用午餐,諮商若干問題;就連現在已經到香港教書金傅聰都向人坦承透過遠距離幫馬,「我離開了,也不可能立刻就不接他的電話」吧。
馬英九做事瞻前顧後的個性,完全反映在各種作為中,《財訊》指出,大條的如他對國政的處理、危機的因應,膽識不足,信心不夠,小樁一點的則例如馬英九嫌扁時期留下來的辦公桌不夠大,據說竟找來師傅用實木板把原桌子接長,有人私下揶揄「馬總統都只會做這種小事。」扁時代採購十二萬多元床墊,馬英九棄之不用,又花了兩萬多元另買了一個床墊作為午睡床。
報導說,這陣子馬總統露出疲態的機率似乎不小。選舉期間雖然身體上極度勞累,當時的他私下還是難掩意氣風發的好心情,甚至被人瞧見坐著時會不經意抖動二郎腿,有著勝券在握的輕鬆感。執政後,或許父子騎驢的狀況遇多了,有記者甚至直接當著馬的面問說:「有人用『笨』來形容總統,請問您怎麼回應?」沉重的壓力除了反映在他偶爾會出現的熊貓眼和大眼袋之外,如同日前馬在記者會上,頻頻講錯話的他前一句明明還說著「政府擴大內需」,下一句卻突然冒出「央行的政策對經濟有一定的幫助」,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馬英九對於是否設立「財經諮詢小組」,一直優柔寡斷,報導說,過去幾個月中,蕭萬長對於自己無處發揮、幾近「深宮怨夫」的角色對外屢有抱怨。先前幾次,馬劉拿了人事名單徵詢蕭的意見,蕭說了老半天,最後發現「人家早有定見了」,後來索性不再表示太多意見。
後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延燒到台灣,民怨沸騰到臨界點之後,馬英九才拍板讓蕭浮上檯面,掌舵財經小組擔任召集人。《財訊》分析,馬英九這招順水推舟,其實也為預留自己「插手」政院決策的空間。
《財訊》報導說,財經小組雖已運作數次,外界對其「盍各言爾志」以外的功能,仍在觀察。早在財經小組成立之前,對於證交稅是否調降一事,當時媒體均報導該決策由劉揆率領財經官員入府,向馬蕭報告後達成共識,但據透露,蕭從頭到尾都反對調降證交稅,當天會議超過預定時間,他因為有事先行離開,結果最後決策還是要調降,外界也當成是經老蕭「背書」,「馬劉決策、蕭負責」之說不脛而走。
報導說,馬英九在檯面上努力作球,把決策權讓給行政院來「立威」,自己避掉第一線決策風險。反之對蕭來說,副總統的功能原本就是「全憑皇上作主」,自己難有真正的主導權。
報導最後指出,馬英九的處處提防,加上「要做扁的對照版」心態使然,決策圈始終無法拓展,儘管外界不斷批評他的身邊缺乏可用的參贊機要,致使無法預知危機、甚至當機立斷,不過,馬英九還是堅持小圈圈、「簡約用人」的治國格局,至於這樣能更有效率還是一事無成,答案總會慢慢浮現。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1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