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台文論戰

台語文盲教化台灣


/Ko Tsi-jin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有關近日掀起的台語文論戰,就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做幾點觀察。

 第一是台語文的存在與形式問題。台文書寫有主張儘量用漢字的,有主張儘量用羅馬字的,比較多數的主張是漢字和世界通行的標音羅馬字適度並用。

 不過,在台灣這個漢字主流社會,儘管對英文和法文這些羅馬字傳統敬愛有加,對漢字的正統與純粹則非常堅持,連中國的簡體漢字都看不順眼,更何況在漢字之間夾雜羅馬字,那簡直是「非我族類」的天外異形了。

 於是,黃春明說「不倫不類」,張大春更是連台語文做為語言的資格都徹底否定,說台語文的創造違背語言發生的實況。我沒張大春那種學問,不知道「認得幾個字」是什麼實況,大約就是張大春標榜的一種「格調、品味、教養」吧!

 第二是台語文書寫的必要性問題。有中文系教授投書說,文字的統一與教育推廣,弱化了語言活力,而台語則倖免於此,而得以保存其活潑細膩與自由揮灑的空間。

 其實,標準化的華文也有像網路上自由不受拘束的一面,然而,總是有一套穩定自足的文字系統支撐,語文流通的不同面向互補短長、相輔相成。

 那麼,為何台語文就只取其自由奔放或隨興所至的一面,而不必落實為文字系統這可長可久的語言存在根本?難道台語文只像是偏鄉的美麗風景,只給都會旅客閒暇觀賞用的?

 第三是台語文的社會地位問題。有學者投書說,占台灣「絕對多數」的台語群,要學學瑞士最大德語群的氣度。(客委會客家電子報轉載哦!)

 這種觀點的誤解真是驚人。瑞士的德語是貨真價實的最大語言,在台灣相對應的自然是「國語」,台語則是許多人不會講、不常講,連寫個字都一堆高級文藝人都期期以為不可的弱勢語言,有這樣窩囊的「絕對多數」嗎?

 台語的濃厚本土色彩與在地內涵以及草根傳播,造就出一種很抽象的社會高度,很虛幻的強勢形象,然而,其實台語的社會語言強度是相當不堪的,台語文盲的「格調、品味、教養」是教化整個社會的。

 其他相信還有第五、六、七....的疑惑,台語文論戰就請繼續吧!

 張大春認為黃春明前輩說的「怒火就像一朵燦爛的紅花,我前幾天開了一朵」是「真正的文學」。

 我沒有張大春那種文學格調與品味,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學,只知道台語文這朵花快被台灣一些高級文藝人給「不倫不類」地踩扁啦。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