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馬英九拜會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所長,聽陳教授說只用中文寫、河洛話念,就是台語文學,不一定「刻意」要用羅馬字音來拼,反而對推廣台語有害云云,表示有「空谷足音,蛩然而喜」的感覺。
我對「刻意」這用詞很感興趣,在此也想「刻意」陳述一下我的看法。
馬英九說也許他孤陋寡聞,對於陳教授有關羅馬字和台語文關係的見解還是第一次聽到。其實,不只他一個人,整個台灣的漢字主流社會都對台語文的羅馬字傳統孤陋寡聞,尤其馬的心思還在別的事情上頭。
馬市長任內,臺北市以全世界的正體漢字首都自我期許,主辦漢字文化節,強調繁體字須正名為「正體字」,流露出濃重的正統漢字優越意識,連在漢字流變脈絡上演化變異的簡體漢字都要睥睨以視了,還會把跳脫漢字體系的羅馬字看在眼裡?在馬英九的語文「空谷」裡,羅馬字是稀罕「足音」,正統漢字則早就馬蹄奔騰、「滿坑滿谷」了。
然而,台灣在地語文含有漢字佚失和非漢字成份,對於有爭議的漢字書寫如罕見的、太難的以及不存在的漢字,有學者主張借字或造字,也有專家主張用十九世紀初即由外國傳教士傳入台灣社會做為記錄、傳播、教學工具的羅馬字來做補充,姑不論語文技術上的問題,這兩種主張都是基於實際語言需求的因應方式,沒有哪一個比哪一個更「刻意」。
其實,以如今流行廣佈的abc羅馬字來拼音並作為書寫台語文的輔助方式,比起存在必須「刻意」造字與借字問題的漢字系統,更為簡單易學而且比較精準有效,然而,卻在台灣的漢字主流社會裡,因為教育界和一般人對羅馬字這非漢字元素的陌生與下意識排斥,遭到邊緣化和小丑化,成為小眾裡的小眾。
到如今,要以羅馬字書寫台語文固是大逆不道,或者如陳芳明教授和馬英九認為的「刻意」且有害,連羅馬字拼音方式都還陷入兩派爭戰,無法齊一戰力,面對漢字霸權環境,實在是弱者愈弱的悲哀。
勉力尋求生存空間尚且困乏的弱者,可還有「刻意」的餘裕?可還有「刻意」的權利?可還有「刻意」的奢求?頂多就是「刻意」求生吧!
對「孤陋寡聞」於台語文羅馬字傳統的馬準總統,台語文學者應該起碼給點背景介紹,卻劈頭責難批評羅馬字,讓來自曾打壓台文羅馬字的中國國民黨、全心擁抱正統漢字的準總統「蛩然而喜」,如何奢言遷移總統府等號稱「轉型正義」的課題?而關渡這個濕地生態的城市「空谷」,也很怕因遷府而來的開發「足音」,讓人戚然而憂啊!
這也讓人不免聯想起馬英九和陳芳明教授對倒扁運動的有志一同。馬說「子彈已上膛」,要讓阿扁「死得很難看」,陳教授則反扁反到被死硬派倒扁機關《聯合報》社論點名表揚為「醒覺者」綠色知識份子,還宣稱旦夕灰飛煙滅的倒扁紅潮擁有「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民力量」。比起來,真不知道誰比較「刻意」呢!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4.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