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不是用長度、寬度或深度所能量測的距離。──蔡智恆,《暖暖》,2007
《暖暖》這部小說,我認為是反映台灣和中國長期隔海對峙情況的重要作品。
適逢總統大選被導向一中或兩岸共同市場公投,且先試著從相關政治寓意的角度予以解讀,其他內涵會再繼續整理出來。
華文界網路小說天王蔡智恆二○○七年的最新小說《暖暖》,以台灣和中國學生在北京的夏令營活動為情節主軸,描寫年輕的台灣男子和中國女子「暖暖」之間迷離恬淡的情愫,宣傳用語是「感人純熟的兩岸異地之戀」,打出「純愛新主張」的愛情大旗。
然而,「純熟」也好,「純愛」亦佳,這部小說最「新」最「異」之處,是以嚴峻沉重的兩岸分隔現實為題材,舉重若輕於插科打諢、談情說愛中發揮,相對於許多愛情小說為賦新詞強說愁「拿著羽毛當令箭」的裝腔做勢,自有一種「拿著令箭當羽毛」的灑脫浪漫的感受。
所謂「兩岸異地」,其「異」之處在文字風格上就顯現出來。自從蔡智恆一九九八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整個華人圈的網路空間和後續書籍銷售造成轟動以來,台灣網路故事寫手形塑的獨特文化現象所代表的,是台灣文化和在地創作者的某種靈動慧黠的特質和現代語言風味,上接機智詼諧感傷的台灣新文學傳統,在華文世界獨樹一幟。
就故事內容而言,《暖暖》花了許多篇幅詳述長城、恭王府、天壇、北京大學、頤和園、哈爾濱中央大街等名勝古蹟的歷史與地理風光,彷彿「大陸尋奇」節目。尋奇獵異的筆調,自是強化了「異地」氛圍。再者,作者著重呈現兩岸語言風貌對比差異,這主題不只是作者本人創作新發展,恐怕在整個華人小說界都是很新的。
例如,這部小說提到,「台灣學生說話溫文儒雅,語調高低起伏小,經常帶有感嘆詞;北京學生說話豪氣,語調高亢、起伏明顯,用字也較精簡」,連小說最後還要做語言習慣差異的聯想:「台灣把另一半叫牽手;北京則叫愛人」,「如果我們連另一半的稱呼都不同,那麼大概很難成為彼此的另一半吧。」
這種感情異質的呈現,相當程度脫離了愛情故事一般能夠超越現實隔閡的發展脈絡,而在強調語言風習差異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隔開台灣和中國的滾滾伏流,雖然心裡明瞭海峽兩岸「彼此都在光線扭曲的環境裡,看到對方的長相」,然而,經歷了那以「文化尋根」為「關鍵字」的兩岸學生夏令營活動,主角終歸要明白,「時代的洪流」會將雙方「沖到屬於自己的角落」。
故事主角的體悟,就濃縮在接近結尾的一段自白裡:「我可以算出北京到香港、香港到台北的距離,這些距離並不遠;但我跟暖暖之間最遠的距離,是台灣海峽。那不是用長度、寬度或深度所能量測的距離。用我將會一點一滴消逝的純粹所做成的船,可以航行並穿越台灣海峽嗎?」
幾許落寞,不無惆悵,但作者的答案是否定的。「或許我可以做些傻事,或者少些理智、多些衝動與熱情。熱情也許不曾磨滅,但現實面的問題卻不斷挑戰我的熱情。」而這次總統大選,一方就釋放出一中或兩岸共同市場這「航行並穿越台灣海峽」,且大致基於「文化尋根」的「純粹」、「衝動與熱情」,另一方則訴諸「理智」與「現實面」予以明確反對。
相信許多台灣人民也正和故事主角一樣,「試著找出熱情與現實、台灣與北京之間的換算公式」,並逐漸明瞭,台灣海峽那最遙遠的距離,是遠遠大於「燃燒熱情產生能量足以推進的距離」的。
那換算公式,恐怕不會是一中或兩岸共同市場吧!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3.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