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獨立修辭

台灣主權獨立修辭學


/Ko Tsi-jin

 近日熱鬧開講的「台獨」與「國家正常化」辯證,是立場、目標、路線、策略的分疏問題,究其實是台獨運動的修辭命題。

 修辭學(rhetoric),從現代文明啟蒙年代,制度化和系統化學術領域逐漸建立起來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是根本的核心科目,是語言作為思想載體潛質的深刻體認與深度發掘,是語言學、符號學、思想邏輯訓練的綜合課程。

 台灣主權未獨立或已獨立,是「台獨」與「國家正常化」兩種主張的分殊立場,由於「主權獨立」是雙方共同欲求的對象,而這欲求物的已取得或未取得,其實大半取決於既定狀態的認定標準與詮釋過程,因此,從修辭學的角度來分析,最能彰顯其論證本質。

 對於共同欲求的標的物,一方認為已拿到手,只要防範別被搶走即可;另一方則認為還沒拿到手,或者是勉強到手但還抓不穩、隨時會再離手。前者自認東西已抓穩,而且採取防範於未然的穩健姿態,自然格調高尚、步履優雅;後者惶恐於東西又要掉下來,姿態不免慌張,甚至有點踉蹌。

 從心態上來看,前述後者對於想拿到的東西究竟拿到與否顯得比較謹慎、比較保守,但前者看到的是其時而慌張凌亂的腳步。於是,在修辭策略上,前者描述後者是用「急進」、「冒進」、「危險」、「退步」等凜冽辭彙,心裡或許嘲笑其為手拿東西找東西、戴著眼鏡找眼鏡的搞笑傻蛋。

 類似的貶抑或譏諷語彙比如會說,冒進台獨派採取「絕對主義」和「純粹主義」來檢驗台灣主權獨立現狀,發現成分並不精純,於是,明明到手的東西,卻說是贗品或劣品,其謹慎猶疑的態度,被主權已獨立派理解或描述為不理性的挑剔。

 這套修辭策略,發動者是主權已獨立派,此派在台獨論述的建構、演繹、流通上一直佔據中堅的位置,為長期負載偏激污名的台獨運動提供一種溫和理性的想像,確實是其劃時代的貢獻。然而,跟其他台獨路線或行動刻意保持距離甚至自居對立面的結果,反而使得非理性台獨成份在主流論述效應上愈益突出,為台獨污名化傳統提供延續的助力。

 再者,台灣主權已獨立和未獨立這兩種立場,有共同欲求的對象,而共同不欲求或者抗拒的對象,就是對台灣懷抱主權遐想的中國。前者認為,台灣主權未獨立的主張,只會加深國際社會目前「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的誤解,不啻讓中國撿了大便宜。然而,台灣主權已獨立的主張,為問題重重的中華民國主權賦予正當性,不待走入國際社會,在台灣內部就讓千方百計阻撓台獨的中華民國主權論者撿了大便宜。

 阻撓台獨運動的中國因素,既來自外部地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來自內部歷史的「中華民國」,這種雙重現實,使得「獨立的台灣國家」和「正常化的台灣國家」也都具有相當程度的修辭歧義,不是一句「台灣只有國家正常化的問題,沒有台獨的問題」就能打發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