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施明德蓋棺論定首頁

挺扁、反扁之歷史意義


/張維嘉


 施明德發起倒扁運動之初,親綠學者曾經發表對時局看法,其六點聲明聲明堪稱嚴厲,包括「動員反制的國家元首應受到嚴厲的譴責」,陳總統辭職「使民主政治不再受害,使台灣民社會不再蒙羞」。隨後,陳芳明先生九月十八日在反動復辟勢力機關報上發表文章,指「除了挺扁,民進黨能做什麼?」文章充滿主觀情緒、侮辱與輕蔑。

 對於這些論點,吾人不敢苟同,我們雖瞭解他們的嚴厲指責並非全無道理,但是,我們堅決反對任何超越憲政體制,以「道德」為名,逼迫總統下台;同時,我們也反對任何超越司法,未經法律程序及審判就一口咬定陳總統「貪腐」的侵犯人權說詞;我們更不能接受所謂「動員反制的國家元首」此嚴厲指控。因為,這與施明德先生誣指九月十六日的民主護台群眾為「沒有靈魂的道具」一樣,扭曲民眾「自發性」集會的事實,嚴重侮辱台灣人民。

 不論是親綠學者、施明德或陳芳明等,他們之所以不自覺成為反動復辟勢力的打手,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捨棄法治精神,而就孔丘的「道德統治說」;第二,他們陷於「挺扁、倒扁」此一狹窄且二元對立的觀點,全然漠視正在台灣進行的「民主與反民主」政治鬥爭之歷史進程。

 人類邁向文明的歷史方向,在於求生存、求和諧、求進步、求解放及求幸福,環觀歷史起伏轉折,有一脈相承之處,但也經常重演。就以台灣歷史演進為例,前四十年在於武裝抗日,後經體制內的政治鬥爭,後六十年,先有二二八的武裝起義,爾後「五虎將」投入地方選舉、美麗島事件、黨外時期,民進黨突破黨禁、鄭南榕、詹益樺兩位先生為言論自由而犧牲、內亂罪之廢除、總統直選,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歷史轉折起伏。

 綜觀百年來台灣的歷史方向,其一脈相承之處在於,反對外來政權統治、反對專制體制、建立民主體制及鞏固深化民主;換言之,就是求解放的「台灣人出頭天」。「出頭天」不只是對民主的堅持,更是擺脫外來勢力支配的前提要件。台灣做為一個新興民主國家,面對被推翻的專制統治集團,人民必須體認歷史演進的方向,深刻醒悟目前正進行的「挺扁、倒扁」抗爭,乃是一場鞏固民主的鬥爭。

 反動復辟勢力從二千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已蠢蠢欲動,蛛絲馬跡從發動國會全面杯葛,置人民生計與安全於不顧,兩度不承認敗選,發動群眾運動製造不安、抵制改革,若干違憲舉措更與北京唱和共組「反民主統一戰線」,選擇專制中國為終極歸宿,現今又在變質媒體「反貪腐大旗下」,企圖破壞憲政秩序。

 這一連串的政治鬥爭,本質上,並非「挺扁、倒扁」的鬥爭,而是顛覆民主的反民主鬥爭,目的就是「復辟」,就是永遠推翻民選總統。

 九一六的民主護台集會,以歷史觀點而言,絕非「挺扁」大會,而是擁護民主體制、支持「台灣人總統」力量的展現。此「台灣人」一詞不正代表著過去被專制體制鎮壓的大多數台灣人民嗎?在此意義下,相信不論陳總統或多數台灣人民內心深處應體認,挺扁事小,挺台、挺民主才是真意。

 總而言之,在台灣歷史長河上,「挺扁、倒扁」終究只是歷史過程的小波瀾,重要的是,台灣人民能否堅守普世的民主價值。在此歷史關鍵時刻,「民主台灣」的勝利遠較「倒扁、挺扁」意義重大,台灣若能在這波民主逆流中屹立不搖,那麼台灣的民主將更為鞏固深化,這是「專制中國」最不樂見、也惶恐不安之所在。(張維嘉/前民進黨新潮流辦公室總幹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