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民進黨 首頁

民進黨為何有成就而沒有成就感?


劉進興

 民進黨首度執政,就結果而言,當然是失敗了。至於為什麼失敗?流行的說法是:都是阿扁的錯、媒體太偏頗、國民黨是黨產怪獸。這些都不是有意義的檢討,只能算是鐵達尼號乘客症候群。

 黨產怪獸與偏頗媒體由來已久,過去民進黨在其威脅下能夠過關斬將,現在卻說無力克服,只是推託之詞。

 至於阿扁,當然要負很大的責任,但單單怪他,是把問題簡單化。

 民進黨最大的問題在於,有成就而沒有成就感。執政八年,從頭到尾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就好像問一群泥水匠,你們在幹什麼?明明是在建世界第一的摩天大樓,他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在砌磚頭而已。

 缺乏大目標,自然沒有成就感,就有人會賺蠅頭小利。人民覺得你沒有大善,卻小惡不斷,最後就會覺得你是萬惡不赦。闡述執政價值,營造執政哲學,成為一種時代精神,以鼓舞執政團隊、文官體系、以及全體國民全力以赴,本來就是領導者的責任。阿扁缺乏像羅斯福、雷根那樣的溝通能力,往往將偉大的事微小化。他應該被批評的是這個,而非所謂的貪腐。

 民進黨的危機是,哲學的貧困不僅僅是阿扁而已,大部分的政務官、立委,都沒有能力闡述自己的執政路線。

 2003年十月,我對一群民進黨菁英演講執政三年的成就。那時候失業率高漲,媒體天天罵,綠營立委上電視都低著頭,甚至附和著以表示自已沒有責任。演講前,一位資深立委嘲笑我,說「全台灣大概只有你認為民進黨有政績」。我從美國羅斯福總統遇到經濟大蕭條,藉機推行新政:整頓金融、建立累進稅法、縮短工時、最低工資、設立失業保險與退休金制度,奠定影響美國半世紀的社會安全體系,說到台灣政黨輪替後,恰逢全球不景氣,民進黨改革基層金融、縮短工時、設立失業保險、推動各種就業方案,與羅斯福新政不謀而合,正是經濟低潮時最好的策略,也有很大的成就。

 資深立委聽了之後不得不承認,「至少在社會政策這方面,民進黨是有成就的」。幾個月後,阿扁連任成功。許多人以為是險勝兩萬票,都忘了是比四年前了一百五十萬選票。兩顆子彈沒有那麼大的威力,只有政績才是硬道理。

 執政八年之後,回顧一下民進黨的主要成就:

 一、民主鞏固:

 從威權過渡到民主,儘管有2000年的丟雞蛋,2004年的景福門之亂,但都沒有釀成政變,其實很不簡單。2008年再度政黨輪替,綠色選民的表現更顯示出台灣民主的成熟。另外,在人權法案、產業民主、兩性平權、以及直接民主的推動,民進黨都可圈可點。

 二、台灣主體性:

 不僅是教科書改革,或地方特色文化的推動,最主要的是民進黨執政所造成的氛圍,使得始於1992年的本土化更進一步地擴大,逐漸強化台灣主體性。認同台灣的人達到七成以上。雖然民進黨怨嘆這些人沒有支持它,但從國家認同的角度看,卻是一大成就。

 三、社會安全網:

 勞工退休新制以及國民年金,將使台灣人人老有所養,影響深遠,是民進黨執政最大的成就之一。再加上就業保險以及李登輝時代建立的全民健保,基本的社會安全網已經成形。在全球化競爭中,台灣經濟要飛躍翻滾,除了透過教育擴大贏者圈外,社會安全制度不但可以縮小貧富差距,更重要的是可以凝聚休戚與共的國民共同體意識。

 四、經濟轉型:

 只有產業升級與轉型,才能夠對抗中國市場的磁吸效應。過去八年來,台灣的經濟轉型頗有成果。知識產業佔經濟的比重大幅提高,中科、南科的產值不不斷提升。兩條高速公路、東西快速道路,以及高鐵的通車的影響,不只是交通的便捷,也將使經濟發展更平均,縮小城鄉差距。

 這些成就,有些立即可見,有些則要幾年後才會慢慢呈現。譬如退休制度,要等到現在的年輕人接近退休時,才會想到是2000年政黨輪替的結果。但聰明的執政者,可以藉著這些制度,讓人民有夢。

 二次戰後的「美國夢」就是,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可以慢慢有車子、有房子,三十年後就可以領退休金過休閒的生活。

 可惜,民進黨人只會喊「有夢最美」,卻不知如何與政策與政績連結。我很少聽到總統、行政院長、或那位立委,眼中充滿著憧憬,向人民描述由十二年國教、垃圾減量、退休金與國民年金、高鐵與捷運建構起來的「台灣夢」。

 我也很少聽到民進黨政治人物用宣傳台灣獨立般的激情,宣揚民進黨的政績與成就,或承諾人民更好的教育,更乾淨的空氣,更豐富的文化生活。

 即使是像退休金與國民年金這樣偉大的成就,到了他們口中就成為單調的法律條文,或幾千塊的現金利多。他們太輕視人民了。當你告訴人民砌一塊磚頭可以領多少錢時,他們永遠覺得不夠。當你告訴他我們正在建101大樓時,人民的利益才會跟他們的理想合而為一。

 葛蘭西說,政治組織要成功,必須要有;天堂、每天可以摘取的果實、以及樂觀的心情。只有天堂,才能讓牧師相信死不足懼,為真理而奮鬥;只有具體可行的短期成果,並且與天堂的存在連結起來,才能維持信眾的信心;只有樂觀的心情,才能克服革命不可避免的挫敗。

 民進黨其實不缺乏具體的成就,他們沒有的是信仰。因為輕視價值的力量,無法在變化的環境中重新闡釋自己的天堂,以致不知道自已成就的意義,導致有成就而無成就感,陷入悲觀主義。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8.05.13